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今日要闻
一块甘薯的40多种“吃法”
2025-10-29 09:41:28 编辑:王誉林

  第十五届薯博会上,中外嘉宾共议产业升级与粮食安全

  一块甘薯的40多种“吃法”

□记者都镇强报道 10月27日,在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上,观众正在选购薯类制品。

  “我们即将向日本出口一批30吨的薯干产品。”10月27日上午,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与第三届潍坊国际食品农产品博览会在潍坊举办。展会现场,山东皓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振邦告诉记者,公司年加工薯类产品10万吨,近三分之一出口至日本、韩国等国家,“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国内外众多新产品、新技术,也期待能收获更多海外订单。”

  第十五届薯博会以“科技兴薯·智领未来”为主题,设立种薯展示、加工产品、农机设备、植保农资、科技文化五大展区,全面呈现国内外马铃薯、甘薯、木薯等薯类产品及其全产业链技术装备。本次博览会,共吸引来自26个国家的503家参展商和2623家采购商参与。

  中国是世界上薯类资源最丰富、种植范围最广的国家之一。农业农村部国家首席兽医师(官)陶怀颖介绍,2024年中国薯类种植面积1.06亿亩,总产量达3058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16%。其中,马铃薯和甘薯的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马铃薯产量占全球四分之一,甘薯产量更占全球一半。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木薯进口国。

  近年来,山东将薯业视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持续强化产业链建设、科技支撑与品牌打造。全省马铃薯年产量超7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15%;甘薯年产量达550万吨,总产量居全国第二,单产居全国首位。

  “在山东,一块甘薯能被加工成40多种产品,实现多次增值、‘吃干榨净’。”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张红旗表示,希望以此次薯博会为契机,与海内外嘉宾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在品种选育、技术推广、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薯业向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迈进,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中国马铃薯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卡洛斯说,除了产量领先,中国在种业创新、机械化、贮藏、加工和价值链开发等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步,“中国积累的知识、技术和解决方案,可通过南南合作,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

  当前,薯业发展既面临战略地位提升的机遇,也受到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加剧的挑战。卡洛斯认为,全球农业食品系统正面临气候变化、地区冲突、经济冲击和人口增长等多重压力。看上去很不起眼的马铃薯,凭借其遗传多样性、强适应性及气候智能型栽培潜力,有望成为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作物。

  “全球不少地区仍面临马铃薯产量和生产率偏低的问题,增产潜力巨大。通过加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及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增产目标正得以实现。”世界马铃薯大会主席彼得·范德·桑格提到,例如,他们正与中国专家在云南合作开展二倍体马铃薯育种研究,已取得积极进展。

  世界粮食奖得主、国际马铃薯中心高级顾问简·洛说:“中国与非洲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已开展多项合作,包括提升马铃薯种植效率和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她指出,资源节约型生产系统、机械化、再生农业技术,以及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在非洲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均离不开与中国的紧密合作。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编辑:王誉林 张永超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