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际粮食减损大会即将在山东济南拉开帷幕,有关国家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知名专家学者等将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交流粮食减损治理机制、技术应用等,携手促进全球粮食安全。
节粮减损为何重要?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每年全球粮食从生产到零售全环节损失约占粮食产量的14%。这个损失每降低1%,就相当于增产2700多万吨粮食,够7000万人吃一年。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节粮减损相当于无地“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近年来,山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一方面做好“加法”,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发力,粮食总产已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今年夏粮单产水平和总产增量均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做好“减法”,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瞄准从生产到加工、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推动各环节落实节粮减损。
先看粮食生产环节,机收减损大有文章可做。当前,我省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稳定在98%以上,农机装备在粮食收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我省情况看,如果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低0.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5000多万斤粮食,相当于多种6万多亩小麦。
一手抓装备优化、一手抓机手培训,机收减损潜力被持续挖掘。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小麦、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81%、1.57%,均控制在小麦1%、玉米2%的目标以内。与上一年度相比,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分别降低了0.18个百分点、0.06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小麦9700多万斤、玉米3200多万斤。
接着看粮食储存环节。为确保粮食储得好,我省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新建设一批高标准粮仓,同时对原有粮仓进行升级改造。济南、临沂、日照等市探索应用智能扦检一体化系统,应用液压翻板卸车机、环保除尘清理筛等高效环保入库设备,自动完成送粮车辆扦样、检验工作,实现无人化操作,不仅效率提升1倍,而且减少粮食撒漏。据测算,通过实施这一行动,全省地方储备粮综合损耗率降至0.38%,低于国家1%的标准,绿色储粮成效显著。
再看粮食加工环节。各加工企业通过实施设备技能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推进“吃干榨尽”加工模式。像德州发达集团研发“六皮九心三渣两尾”制粉工艺,出粉率从77%增至79%,按年加工小麦270万吨计算,可提高面粉产量5万余吨。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一粒小麦被加工成600多种产品,就连小麦麸皮等副产物也被加工成膳食纤维、蛋白肽等,过去的生产废料变成了高档产品。数据显示,全省小麦加工环节损耗率均在1%以下、平均损耗率为0.55%,全省粮食加工转化利用率达98%以上。
最后看餐饮消费环节。我省常态化开展“光盘行动”,大力推行分餐制,积极培育绿色餐饮主体,倡导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餐饮服务方式和消费方式。目前全省6830家限额以上餐饮单位均实行了分餐制。全社会“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日益浓厚,酒店普遍提供免费打包袋、打包盒服务,剩餐打包日益成为消费者的自觉行为,消费者节约用餐意识进一步提升,餐饮企业厨余垃圾总量大幅减少。
从生产源头管控、储运环节减损,到提升加工利用水平,再到遏制餐饮浪费,山东综合施策、全链发力,让节约成为另一种形式的“增产”,助力“齐鲁粮仓”更加稳固。
来源:大众新闻客户端
编辑:刘德增 王誉林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