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今日要闻
海报观察 | 把机器人发布会搬进珞石车间!看山东如何描绘“智造强省”新图景
2025-07-16 09:43:12 编辑:刘德增

海报新闻记者仇晶周凌峰济宁报道

7月15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将新闻发布会搬至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珞石机器人”)的生产车间,机床的嗡鸣声与机械臂精准作业的背景声取代了传统的发言台,这场“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更加直观地呈现了山东机器人产业的脉络。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这也是山东在本月举办的第二场聚焦机器人产业内容的发布会。密切召开机器人产业新闻发布会的背后,是这座工业大省在新质生产力赛道上的战略抉择,更是其产业链从“单点突破”向“集群共进”加速跃迁的体现。

珞石机器人生产车间内

将发布会现场设在企业生产车间,不止是形式上的创新。在珞石机器人济宁基地的百亩厂区内,记者们亲眼目睹了应用于各行业的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下的精准操作,也见证了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机器人本体从零部件到整机的完整制造流程。正如发布会主持词强调的那样,“沉浸式立体化介绍产业发展”,车间里的每一台机械臂、每一条产线,都是山东机器人产业链硬实力的直观体现。

链主企业的带动效应也清晰可见。作为国家高速高精度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珞石机器人已吸引2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落户济宁;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纽氏达特”)以淄博为中心构建的减速机产业链,正将山东制造的核心零部件输送至全国人形机器人整机厂。

当产业故事从“纸面描述”变为“实景呈现”,外界看到的不仅是单个企业的技术突破,更是一条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产业链生态。

珞石机器人车间内应用于不同行业的机器人

一月两场发布会,山东为何发力机器人产业?

6月21日,《山东省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文简称《行动计划》)印发。7月15日,产业链核心企业齐聚山东济宁共话落实。

一个月之内两场发布,这意味着,机器人产业正成为山东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

山东工业和信息化厅装备产业处处长贺强解读了这一布局的现实逻辑:山东既是工业大省,2024年装备产业规模超3万亿元,也是消费大省;既具备机器人研发制造的产业基础,更拥有广阔的应用场景。《行动计划》提出的18条措施,针对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深度整合资源,形成对机器人产业发展全维度、全周期的支持体系。

这场机器人生产车间里的媒体见面会,正是将政策蓝图转化为企业实践的行动。更深层的意义还在于,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的融合载体,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山东积极推动,既是对“智能制造国产化替代”的主动响应,也是在万亿级市场中抢占先机的战略布局。

“人形机器人或者称作智能机器人是未来可以比肩新能源汽车一样的万亿产业,山东绝对不能错过这波浪潮。”纽氏达特副总经理刘奇表示,山东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链,要应用层、本体层和零部件层全面发展。

本次见面会集结的四家企业,代表了山东机器人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分别在细分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共同勾勒出“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场景应用+生态协同”的完整图景。

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庹华

珞石机器人:工业与协作领域的引领者

作为国家高速高精度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珞石机器人的实力体现在关键数据中:2024年工业机器人及柔性协作机器人整机销量超8000台,位于国产机器人出货量第四位,其中柔性协作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一。

珞石机器人董事长庹华表示,珞石机器人核心优势在于全栈技术能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机器人控制系统,在工业机器人高速高精度运动控制、协作机器人高动态力控技术、本体高刚性高可靠设计验证等机器人核心技术方面,在国产机器人品牌中率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汽车焊接到光伏组件生产,从3C精密装配到船舶制造,珞石机器人已打破国外品牌在部分高端场景的垄断。

作为链主,珞石机器人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的资源整合、产业带动和应用牵引能力,吸引上游零部件企业苏州明池、科本电气,下游系统集成商天达航科等20余家配套企业落户济宁,加速打造创新型机器人产业集群,推动“山东造”机器人实现从技术突破到规模应用的转变。

海尔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战略总监丛大超

海尔机器人:家庭场景的解决方案提供者

依托海尔智慧家庭与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海尔机器人业务聚焦于“让家务无人化”。

“凭借海尔集团深厚的研发及技术基因,海尔从服务机器人和工业机器人两大版块布局机器人业务,这也成为海尔集团未来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海尔机器人科技(青岛)有限公司战略总监丛大超表示,在服务机器人方面,2021年集团重点布局家庭机器人产业,打造“AI生活,智慧万家”的服务机器人产品矩阵。在实现“无人家务”这一愿景中,海尔机器人坚持“三用三不”原则(实用、好用、耐用;不炫技、不强调形态、不过度集成),旨在解决家庭机器人的落地痛点。

据了解,海尔清洁机器人年出货量近百万台,外骨骼机器人月销千台居行业首位,洗护机器人正填补衣物全流程管理空白,凭借场景化产品矩阵,海尔在家庭机器人赛道建立起先发优势。截至目前,海尔清洁机器人在国内行业排名第五或第四。放眼全球市场,海尔的扫地机器人产品在俄罗斯、西欧、日本等市场也已实现全面布局,在单渠道(如MVideo渠道)做到前两名。

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董事长范永

优宝特:人形机器人的复杂环境适应专家

6月18日,作为山东人形机器人代表性企业,山东优宝特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宝特”)研发的“行者泰山”二代,刚刚完成在泰山盘道的拉练测试。现场表明,在陡峭台阶、碎石路面以及湿滑岩壁等复杂场景下,“行者泰山”展示出优秀的运动性能和复杂地形适应能力,当属业界第一梯队水平。

这家深耕腿足式机器人10年的企业,通过融合多模态大模型与DeepSeek“智能大脑”,赋予人形机器人思考与行动能力。目前,优宝特的机器人已应用于电力、应急救援、巡检等特种领域。

“依据《行动计划》,我们将拓展腿足机器人在生产制造领域的应用,实现物料搬运、分拣、零部件组装等作业。应用于智慧农业领域,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此外,还可应用于康养陪伴、文化旅游、商业服务等领域,进一步扩大产品市场份额。”优宝特方面表示。

从电力巡检到应急救援,从智慧农业到康养陪伴,优宝特正将技术突破转化为实际场景应用,成为山东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代表企业。“相信人形机器人终将进入千家万户。”优宝特董事长范永接受海报新闻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人形机器人技术已实现与国际并跑,部分技术甚至处于领先地位,根据现有发展趋势判断,中国有望在未来领跑全球人形机器人技术。

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奇

纽氏达特: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推动者

作为淄博的“隐形冠军”,纽氏达特的精密行星减速机产品改变了全球市场格局。精密行星减速机年出货量超70万套,位于全国第一、全球第二;谐波减速机产能30万套,居全国第二。其战略意义更在于支撑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国内主流人形机器人,如智元、众擎的关节模组多由其提供。同时,蔚来汽车换电站中使用的减速机也全部由纽氏达特生产。

纽氏达特行星减速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奇表示,为响应市场需求增长,今年年初,作为省重大项目,纽氏达特投资6.7亿元建设年产150万台精密减速机及关节模组项目,达产后,其产能将超越日本Nidec成为全球第一。

近年来,纽氏达特通过攻克材料工艺与加工装备等“卡脖子”技术,提升了山东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话语权。正如其英文名NewStart所寓意的,纽氏达特的创业历程从未停止。围绕机器人关节模组、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机、协作机器人、机器人系统集成,纽氏达特内部已孵化15家生态企业,其中规上企业5家。后续,纽氏达特将继续围绕机器人产业链进行内部创业,延链补链,争取到2035年培育机器人产业链生态企业30家,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

集群路径,从优秀企业到协同生态

记者发现,四家企业的协同关系,体现了山东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逻辑。

纽氏达特为优宝特的人形机器人提供关节模组,优宝特与海尔共建重点实验室,珞石带动的产业集群与上下游企业形成联动,这种“零部件-整机-场景”的闭环,正是《行动计划》所倡导的“产业链协同”的实践。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全链条发展、全场景应用、全要素保障”的策略,也为这种协同提供了政策支持。从最高200万元的场景奖补,到1000万元的国家级相关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再到助力机器人“赋智”千行百业的动能注入,山东正以“生态思维”替代“单点思维”,推动机器人产业从“企业优秀”迈向“系统领先”。

当发布会镜头最后聚焦于珞石机器人车间内正在装配的机器人,它将奔赴某个工厂执行“无人工厂最后一公里”的任务时,这场车间里的媒体见面会已超越了信息发布本身。它向外界展示了山东机器人产业的雄心——不仅是培育龙头企业,更是打造一个贯通核心技术、场景应用、零部件与整机制造的完整生态。

在这场新质生产力的竞赛中,山东正依托产业链的集群力量,书写从“制造强省”向“智造强省”转型的“答卷”。

来源:海报新闻

编辑:刘德增 李婕宁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