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潍坊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护师 刘建玲)
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气温逐渐降低,空气变得干燥,昼夜温差加大,人体免疫力容易下降,各类病毒和细菌也开始活跃起来,使得这个时期成为流行病的高发季节。下面,潍坊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的副主任护师刘建玲带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秋冬季常见的流行病。
流感:传染性强的呼吸道“常客”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症状包括急起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诺如病毒感染:肠道的“捣乱分子”
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也是秋冬季节的“常客”,它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样,可以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水,接触病人排泄物或呕吐物,接触污染的手或物品等方式引起传播。
感染诺如病毒后,通常在12 - 48小时内发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儿童患者以呕吐居多,成人患者则腹泻更为常见,还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一般来说,诺如病毒感染导致的症状持续时间较短,多数人在1 - 3天内即可自行恢复,但频繁的呕吐和腹泻容易导致脱水,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体弱者,因此需要格外注意。
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的“隐匿对手”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和飞沫传播,引发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在秋冬季较为常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率较高。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症状与普通呼吸道感染相似,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可持续2 - 3周,体温在38℃左右,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夜间咳嗽较为明显,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喘息症状。一般来说,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情相对较轻,但如果治疗不及时,也可能引发严重的肺部病变,影响肺功能。
面对这些秋冬季流行病,我们也不必过于恐慌,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做好秋冬季流行病的感染防控,需要从个人日常防护、环境管理以及疫苗接种等多方面着手,以下是具体措施:
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手卫生,做到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等遮住口鼻,避免飞沫传播病菌。
合理佩戴口罩:在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公交车、医院等,以及在流感高发期,应正确佩戴口罩,降低感染风险。
增强免疫力:保持规律的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瘦肉、鱼类、豆类等。适度进行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强体质。
环境管理
保持空气流通:每天定时开窗通风,至少2 - 3次,每次20 - 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室内病原体浓度。
定期清洁消毒:定期对居住和工作环境进行清洁,重点清洁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电梯按钮等,可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
疫苗接种
按时接种疫苗:对于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易感人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接种相应的疫苗,以提高机体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力。
其他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传染源:尽量避免前往流行病高发地区和人员密集场所,如必须前往,可做好防护措施。如身边有患传染病的人员,应避免与其密切接触,防止被传染。
做好健康监测:关注自己和家人的身体状况,如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行史、接触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同时,在患病期间应居家休息,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防止将病菌传播给他人。
秋冬季是流行病的高发期,了解这些常见疾病的症状和预防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平安度过这个秋冬季节。
来源:潍坊广播电视报
编辑:王誉林 李新花 李婕宁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