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近日,潍坊军分区在市工人文化宫举行第二届“最美强军兴武标兵”颁奖典礼,潍坊籍优秀士兵代表刘文林深情表达了不忘先辈遗志、牢记初心使命、立足岗位奉献的豪情壮志。刘文林来自革命烈士之家,是潍坊著名革命烈士刘旭东的玄孙,今年23岁,2023年大学毕业后投身军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完成了对其高祖父刘旭东的精神接力和意志传承。

刘旭东玄孙刘文林(左)参加颁奖典礼。
在潍坊抗日战争史上,烈士之家刘旭东的事迹英勇悲壮,在半个多世纪里一直被广泛称颂传唱。近日,记者来到刘文林的家乡——青州市高柳镇南段村采访,在这片被烈士鲜血浸染过的土地上,追寻70多年前那段悲壮感人的革命故事。
变卖家产投身抗日
刘旭东,青州市高柳镇南段村人,1899年出生,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益七区区委书记、中共益寿县委组织部长等职,1941年1月牺牲,英年42岁。
刘旭东六岁入私塾,后考入益都师范讲习所,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积极进行革命宣传。1916年毕业后,他一边在朱良高级小学任教,一边跟随父亲习医。
1937年10月,山东省党组织派遣共产党员胡维鲁到青州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一天深夜,胡维鲁因得急性绞肠痧,求刘旭东医治,因志同道合,两人结为好友。在胡维鲁的引导下,刘旭东在段村一带组织起了抗日救亡团。是年,胡维鲁介绍刘旭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抗日经费和购置枪支弹药费用,他不惜卖掉自家药铺。同时,他积极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立段村第一个党支部,并担任书记。1939年,组织上调刘旭东任中共益寿临广四边县七区区委书记。1940年4月,中共清河地委决定建立中共益寿县委、益北行署,辖胶济铁路北益都县各区及寿光五区,刘旭东任组织部长。在刘旭东的努力下,段村周围有18个村建立党支部,并建立了四边县抗日武装“六大队”,成为益北地区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
“腊八惨案”光荣牺牲
1941年1月5日,在现青州市高柳镇东朱鹿村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腊八惨案”,抗日英雄刘旭东等志士在这一天壮烈牺牲。
东朱鹿村有千余年历史,1938年中共益都县委在这里成立,当时全村200多户村民脱产抗日的多达144人,成为益北地区抗战的堡垒村和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心,在当时有“小苏维埃”之称,自然也成了日寇的眼中钉。
1941年1月4日,益寿县委在寿五区八户村开会。得到敌人要来扫荡寿五区阳河一带根据地的情报,当时正在益寿县视察工作的清东地委组织部长李寿岭,由县委组织部长刘旭东和宣传部长张鲁泉陪同,秘密潜入了东朱鹿村隐蔽起来。
第二天,正是农历的腊月初八,地冻天寒。天刚微亮,伪军徐振中就带领朱良据点的日寇熊谷曹长、汉奸杨荆山等300多人包围了东朱鹿村。当时,李寿岭、刘旭东、张鲁泉等藏在陈凤春家的地窝内,由于叛徒陈劝三出卖,敌人在洞口点上柴草和辣椒,用扇车往地窝内煽风。
在这紧急关头,刘旭东为了掩护同志和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从地窝上来,一出洞就被敌人捆绑毒打,威逼追问洞里的情况,他坚定地表示“洞里没有别人了”。中午,日本鬼子和汉奸把抓捕的革命同志押送到东朱鹿村十字路口。刘旭东虽被五花大绑、浑身鲜血淋漓,但寒风中依旧昂首挺胸。
汉奸徐振中想要劝降刘旭东,刘旭东当即对其大骂汉奸、民族败类。徐振中恼羞成怒,命人将刘旭东绑在路边的老槐树上,残忍地挖掉了他的双眼,又割去了他的舌头,最后将其活活砍死。李连臣以及段村的情报员马振甲、王善祥等同志也相继在敌人的屠刀下英勇就义。“腊八惨案”共有12名同志牺牲,6名群众受伤,村中十字路口的土地被鲜血染红。

段村烈士祠
建立祠堂以志纪念
刘旭东牺牲后,受其影响,刘家众多亲友相继走上革命道路,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先后有八人为国壮烈捐躯,分别是刘旭东的三弟刘芝亭,四弟刘观亭,儿子刘汉鼐,儿媳王秀英,堂侄刘汉玉、刘汉儒、刘汉鼎,堂侄女刘兰英。刘旭东和八位亲人抗击日寇、以身报国的英勇故事,在潍坊大地上经久传唱。
1945年秋,为缅怀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地区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由当时的益寿县人民政府筹资在段村唐时铁塔寺旧址上修建烈士祠。
段村烈士祠是一座典型古式建筑的四合院,坐北面南,门前有四级台阶,匾额上有“浩然正气”四字,门联为“千古壮烈”“万载光荣”,庄严古朴,令人肃然起敬。2009年、2014年,当地政府又先后筹资对烈士祠进行了修缮和扩建。
1945年抗战胜利后,益寿县人民政府以“益寿县全体人民”名义,赠给抗日英雄刘旭东的后人一面锦旗,上书“群英齐荣”四个大字,是党和政府赠予烈士及家族的至高荣誉。这面锦旗一直被刘文林的父辈砌在房屋土墙内,后来在一次房屋修缮时偶然发现,现珍存于青州市博物馆。

赵治安写给刘旭东后人的亲笔信
在段村烈士祠内,还保存着一封旧体书信,这是时任中国第五机械工业部办公厅副主任的赵治安于1977年写给刘旭东之孙刘保同的。在这封陈迹斑斑的亲笔信里,赵治安提及刘旭东及亲属为国捐躯的英勇事迹,向烈士之后刘保同表达了深刻的慰问之情。
革命遗志世代传承
英烈不朽,千古永垂。刘旭东这一革命世家在半个多世纪中所形成的爱国爱家、民族气节、艰苦斗争、奉献牺牲的光荣家风,也不断得到继承和发扬。
刘旭东唯一的儿子刘汉鼐,毕业于鲁南抗日军政大学;儿媳王秀英,是当年段村妇救会成员、八路军地下交通员。两人抗战期间牺牲时正值英年,分别是27岁、25岁,牺牲后留下年仅3岁的幼子刘保同。年幼的刘保同由姑母刘花荣抚养长大,刘花荣对侄儿视若己出,后来带着未成年的小侄儿出嫁,直至将其抚养成人。

刘旭东重孙刘新刚
刘旭东的重孙刘新刚,精明干练,事业有成,现为青州顺华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在刘新刚14岁时,父亲刘保同因病去世,留下他和四个姐姐与母亲相依为命。作为烈士之后,刘新刚处事低调务实,工作勤奋敬业,在生活中有着良好的人缘,平日里对自己祖上的光荣事迹守口如瓶,从不轻易流露半分。
刘旭东的玄孙是一对双胞胎,分别是刘文森、刘文林。每年的清明和春节前,刘新刚都会带着两个儿子去祭奠,给他们讲述先辈抗日救亡、英勇捐躯的故事,激励他们不忘国耻、奋发图强。

刘文林参军入伍
现在,刘旭东的两个玄孙都已长大成人,2023年大学毕业后,哥哥刘文森参加了工作,弟弟刘文林则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投身军旅,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驻港部队战士。
从刘旭东英勇就义,一直到玄孙刘文林投身军旅,世人欣慰地看到,烈士遗志世代相传,革命精神薪火不熄,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精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