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音频收听精彩节目
青春在线
青年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然而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青年人普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人际交往、情感、学业负担、择业就业等压力,心理健康状况问题已成为制约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青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提升青年人心理健康素养,特开设青年人心理健康专题栏目,邀请权威机构心理专家走进直播间,开设“心理小课堂”普及心理学知识,同时开通树洞邮箱答疑解惑,通过广播的传播力,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自我、关注自我心理健康,学会心理调适的基本技巧,化解心理危机,激发学习内在动力,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塑造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能量满满地迎接未来!
本节目由潍坊市广播电视台、潍坊市卫健委、潍坊市教育局联合倾力打造。每周二、周六22:00FM89.9新闻广播首播,同日23:00FM107交通广播、FM88.1音乐广播,次日12:00FM93.3经济广播重播。
本期嘉宾
高传霞,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中级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动力催眠师,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潍坊市总工会职工身心健康促进服务专家,潍坊市志愿服务宣讲团成员。山东省心理治疗协会家庭治疗学组委员,山东省疼痛医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委员,潍坊市预防医学会心理危机干预专委会委员兼秘书。擅长神经症、人格缺失所致的各种情绪情感问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害怕被人讨厌?经常会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胡思乱想了很久?人活一世,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总是需要与人打交道。但遇到的人越多,就越容易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陷入极度的自我内耗,不是永远在讨好别人,就是永远在做不敢拒绝别人的事。如果你也曾经陷入,或者正在经历这样的内耗,今天节目不妨跟随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中级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高传霞一起洞察人际关系背后的真相,学习“讨好型人格”自救指南,让你敢于直面真实的自己,走向自我实现,活出充满力量的自在人生!
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呢?
心理学家哈丽雅特·布莱克在《讨好是一种病》中提到:“很多人觉得,‘讨好’是一种良性的心理状态,毕竟被当作好人总是不错的,但实际上,很多讨好者已经不是在简单地取悦他人,而是无法控制地下意识去牺牲自己,甚至对来自他人的赞赏和认可上瘾。”讨好的背后是低自尊水平,认为自己不够好,缺少稳定的自我评价,需要持续地通过他人的认可、满意来验证自己的价值。形成低自尊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1、原生家庭未给予过“无条件的爱”没有人会主动选择讨好型人格,美国教育学家米基·法恩认为,讨好型人格来源于童年创伤,即父母从来没有或极少给过孩子“无条件的爱”。
2、心理创伤后遗症心理学研究显示,讨好型人格者在成长过程的某个阶段,很可能遭受过身体或精神上的伤害,如性侵、绑架、校园暴力、拉帮结派等,从而产生了不自觉的应激反应:暴力令人感到恐惧,只有讨好才能保护自己。
如何走出讨好型人格?
讨好型人格者可以尝试从远离应激源开始建立个人边界,如:当你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讨好父母并为此感到疲惫时,不妨在有独立生活能力后搬出来,构建自己的空间和家庭;如果你和朋友之间有类似情况,也可以减少联系,或是告知对方自己哪些时间有空闲、哪些时间不能被打扰……从细枝末节的小事入手,慢慢打破讨好的倾向。
要改变讨好的倾向,敢于拒绝他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一步一步地来修正。如果你觉得,直接说“不”很困难,可以先尝试“不立刻回复他人”,多给自己一点时间,你就多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在这个间隔期里,你可以试着回顾上述的5个要点,然后再做决定。若不能做到口头拒绝,也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想要不讨好、不取悦他人,
归根到底就是要爱自己。
关注自己的想法,尊崇自己的内心,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与其取悦别人,不如提升自己。
希望你永远学会不过度讨好他人,
做最真实的自己,享受健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