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又梦文殊兰》
我家老宅有个西院,常年锁着,无人居住。院中有石桌石凳,还有梧桐树和许多花花草草,就像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的那样。
院中北楼,那是我最想去的地方,二楼上面堆放着许多令我好奇的东西,有上供用的全套器物,官府出行用的牌子,婚嫁用的仪仗,应有尽有,很像是现在电影厂的道具间。
最使我感兴趣的是那里存放着好多风筝,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风筝,既新奇又好玩。有几只龙头蜈蚣风筝,有红胡子的、绿胡子的,长角的和没有长角的,眼睛还会转动,真是神气得很!
放飞龙头蜈蚣风筝可是个技术活,十数米甚至数十米的风筝,放飞起来全身笔直笔直的,龙头在下,龙尾冲天,遇到大风,还能够摆动,神气极了。特别大风来的时候,会在半空中打起滚来,大有翻江倒海之势,这是潍坊风筝的一绝。
风筝的种类很多,有软翅的、硬翅的,带穗子的、带哨子的,风筝上画有各种人物,有八仙、判官、送子观音、寿星、仙姑,还有蝉、蝴蝶、蜻蜓、大雁、金鱼、老鹰,还有宫灯、八宝……这楼上就像是一个风筝博物馆。
有一次我大着胆,拿出来两只风筝,拉着风筝在院子里跑。风筝没有飞起来,却挂在了一棵海棠树上。父亲看到后对我说:“明天带你到城外放风筝吧。”我高兴得晚上都睡不着觉。
第二天父亲挑选四只风筝,带我出东门到白浪河滩上去放。有一只风筝名字叫“判儿”,是我大哥画的钟馗,这是飞得最稳的风筝,而且是全天候,风小的时候能飞得起来,风大的时候飞得更好。还有一只“八卦”,用麻绳绑着一个大尾巴,在尾巴上还有用花布条做的七八个穗子,大风的时候放“八卦”,这家伙不怕风大,最能“吃风”。另外两只风筝,一只软翅蝴蝶,一只硬翅蝴蝶。
开始时,风不大,我们先放起来了软翅蝴蝶。后来风越来越紧,风筝翅膀抖动得非常厉害,我们就把软翅蝴蝶收回,改放“八卦”。我拿着风筝跑得老远,将风筝举过头,父亲喊了一声“松”,我双手一松,父亲拉紧绳子一拽,“八卦”就飞起来了,大尾巴在我面前晃了几下,笔直地飞到空中去了。父亲示意我试一试风筝的劲儿,我拽了拽线,一点儿也拉不动,好像在线绳的那一端不是一只纸糊的风筝,而是一个沉重的大磨盘。父亲把线绳在我的腰上绕了两圈,让我双手把好了线拐子,我站也站不稳,风筝拽得我摇摇晃晃。我们爷俩儿玩得好开心。
回家的路上,父亲和我谈的都是风筝的事。他说:“郭家放风筝在潍县城里是出了名的,最大的风筝从城门出不去,只能翻城墙出去。”这得多大呀!父亲还说潍坊风筝有两种,一种是宫廷的、文人的艺术品,扎、画都十分讲究;一种是大众放的,不用手工绘制,而是事先印好的,如木版年画那样印出来,再糊上去。还有一种小孩子玩的,俗称“跑破鞋”,是形容小孩子拽着跑,把鞋跑破了都难以放起来。我就是那批孩子中的一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