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10月28日,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决胜‘十四五’ 谋篇‘十五五’”潍坊市人居环境改善新闻发布会,邀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峡山区负责同志系统总结“十四五”以来全市人居环境改善方面取得的亮点、成效,展望“十五五”发展方向、目标,并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期间,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争当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排头兵为目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集中力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实施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提质、公共服务提标“三大行动”,创新实施七河提升系列行动,推深做实河湖长制,生态底色愈发鲜亮、城市能级逐步跃升、人居环境持续向好。
“十四五”以来,我市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87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1114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1696.7平方公里,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集约发展的空间底线筑得更牢。扎实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建立湿地保护工作协调机制,新获批2处国家重要湿地,23处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成为城市“绿肺”。出台《潍坊市古树后备资源保护规定》,对3389株古树建档挂牌,2024年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509.4亿元,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双赢。2024年全市现状耕地面积达1021.3万亩,较“十三五”末增加34.8万亩,为建设高水平“齐鲁粮仓”贡献了潍坊力量。
“十四五”以来,我市实施污染防治重点任务371项、攻坚项目2200余个,PM2.5、PM10、综合指数等3项空气质量主要指标较“十三五”末分别改善30.6%、29.1%、19.9%,均居全省第1,今年前三季度,PM2.5在全国重点城市排名中前进84个位次,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500万千瓦、全省第2,潍坊港建成全国首个零碳港口,济潍高速成为国内首条零碳智慧高速,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分别达38家、56家,均居全省第2。出台美丽潍坊建设规划纲要,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个、“两山”基地2个,省生态文明强县3个。
我市坚持城市内涵式发展,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十四五”以来,累计实施示范项目303个、总投资40.4亿元,打造重点海绵示范片区15个,达标面积132平方公里,占比超65%、全省第1。累计实施城市更新项目236个、完成投资967亿元,累计创建省市级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49个、全省第3,争创鲁班奖5座、国家优质工程奖3座、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26座,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80%以上,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完成棚户区、城中村改造2.3万套,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人才住房2.38万套,打通“断头路”“瓶颈路”135条、120公里,建成过街天桥20座,完成农村清洁取暖40.32万户,助力宜居宜业和美城乡精彩蝶变。
我市聚力推进“千园城市”建设,创新实施七河提升、“我家门前那条河”提升等系列行动,“十四五”以来,新增口袋公园519处、累计达1115处,公园服务覆盖率达90.8%,新建绿地面积2697.6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2%、人均公园绿地升至20.15平方米,入选全省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全省首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建成全要素示范路(街)66条,647条道路成为省级深度保洁示范路,打造507座“品质公厕”样板,公厕总量达1185座,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连续5年全省第1。建成投用垃圾焚烧发电厂3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完成17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雨污合流管网实现清零,日污水处理能力增至221.6万吨,90%以上出水达到地表水准Ⅳ类水质标准、全省第1,国家节水型城市数量全省第1。
“十四五”以来,我市实施重点河道生态补水6.13亿立方米,地下水超采区面积减少346平方公里,严重超采区全部消除,地下水位回升4.58米,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500.8平方公里,建成省级以上幸福河湖74条(段)、数量全省第1,河湖长制工作受到国务院督查激励和水利部表彰。累计实施重点水利工程1000余项,骨干水网长度突破900公里、覆盖率达89%。新建改建水厂11座,铺设主管网530余公里,完成1185个村庄供水设施改造,城乡饮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出台全省首个河湖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峡山、高崖等水库“以鱼净水、以鱼养水”项目年营收超2500万元,核算总值达16.59亿元,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创新打造潍坊“水银行”,完成水权收储超1亿立方米,交易水量2920万立方米、居全省前列。
“十四五”以来,峡山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人防、技防、物防“三管齐下”推进峡山水库水质提升,湖库总磷等富营养物浓度较“十三五”末下降32.5%,峡山水库水质常年保持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年均供水2.6亿立方米,受益人口300多万、灌溉面积约104万亩。扎实推进生产园区、生活社区、生态景区“三区同建”,精心布局规划“环山、环岛、环湖、沿河”生态廊道。创建全国首个全域零碳景区,新增生态湿地1000万平方米,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厘米3000多个、是世界优质空气标准的2倍多。深入实施国家级EOD模式和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双试点”,大力发展生态+康养、生态+文旅等产业,2024年GEP实现115.48亿元,“含绿量”持续转化为“含金量”。
展望“十五五”,我市将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人居环境改善,聚焦“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目标,不断优化全市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
新派融媒体记者:邵光耀/文 肖雪/图
编辑:平小娜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