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派讯 11月22日,走进潍坊寒亭区寒亭街道毛家埠村,农家小院雅致静谧、乡村街巷宽阔整洁、文化广场上村民忙着锻炼……一幅景新、村美、人和的画面呈现眼前。循着进村大道向前走,记者来到了毛家埠村村史馆,展厅内整齐有序地陈列着百余件不同年代的生产农具、生活用品、炊事用具。在这里,一个个老物件承载着乡愁记忆,一张张图片记录着村庄发展轨迹。

村史馆里的老物件
“村史馆的每一个老物件都是我们以前经常使用的,看着非常亲切。”当日上午10时,村民吉同之参观完村史馆后说,馆内一件件老物品不仅记录着毛家埠村的发展与变迁,也承载着一代代毛家埠人的久远记忆和乡愁乡情。
2024年,村史馆建成后,毛家埠村着重抓好村史馆存史、育人的定位,全面发挥村史馆文化引领的功能,把村史馆定位为党建村情教育的重要平台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创新形式,全面拓宽村史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宣传教育等功能。

返乡探亲的村民在村史馆里参观老物件。
村史馆的建设,让村民有了归属感。“村里建了这么好的村史馆,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历史的变化和村子的发展。”返乡探亲的村民王静说。
“作为传承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村史馆在移风易俗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全村百姓勤俭创业、建功新时代的教育基地。村民们在参观村史馆的过程中,感受着先辈们的勤劳、善良和智慧,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启发。”毛家埠村党支部书记王明明说。
同时,毛家埠村坚持“村史馆为村民”原则,将村史馆与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公共文化设施资源整合起来,常态化开展村史展览、主题党日、法律普及、政策宣传、实用科普、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村里组建了党员志愿服务队、秧歌表演队,结合主题活动、重要时间节点等,在村史馆举行和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志愿服务活动等,使移风易俗融入群众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浸润心田。

村史馆里的老式钟表
如今,毛家埠村村史馆已成为记录村庄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新的内涵与动力。
村史馆作为活化乡村记忆的场所,浓缩着毛家埠村的过往,记录着毛家埠村的现在,寄托着毛家埠村的未来。“我们不断强化村史馆在存史、资政、育人方面的功能,推动新时代村史馆建设接地气、有活力、可持续,让村史馆成为寻觅乡愁、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一方阵地。”王明明表示。
新派融媒体记者:刘晓杰/文图
编辑:冯淑杰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