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广电新媒体讯 158公里海岸线和1289平方公里的海域,正成为潍坊经济增长的一个新引擎。2023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596.8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1%,贡献了全省约1/10的海洋生产总值。当前,潍坊以创建国家级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为目标,启动新一轮主攻“海洋战场”行动。潍坊将聚焦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水清、岸绿、滩净、海美”的美丽海湾。
水生态好不好,鱼儿最知道。潍坊峡山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专家长期对渔业资源的增殖研究,创新打造了“鱼水互养”水域管理模式,即在放流时间、放流种类、放流数量、放流比例上进行科学把控,通过轮捕轮放,移除带走库区的营养盐,实现以渔控藻、以渔净水、以渔兴业。目前该地水质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改善率6.2%,鱼群种类增加至35种。
就在前几天,潍坊峡山开展了增殖放流活动,只见活蹦乱跳的“鱼宝宝们”顺着滑槽争相而下,随着水流游入峡山水库,据了解此次共放流了900余万尾鲢鱼、鳙鱼鱼苗。“放鱼养水”也已成为潍坊群众性生态文明建设品牌,全市累计增殖放流各类鱼虾蟹苗60多亿尾,近海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
潍坊海洋碳汇资源丰饶,有全国唯一、面积最大的国家级柽柳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全省面积最大的海草床和盐地碱蓬集中分布区,是全省最大的贝类“仓”。 在潍坊滨海,这里创新开发“柽柳+肉苁蓉”生态修复模式,成为自然资源部渤海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潍坊滨海海洋渔业和水利局办公室主任张玉利:“柽柳具有抗干旱、耐盐碱等优势,可以不经过土壤改良,直接造林,生态修复效果突出。柽柳生长三年的林下土壤含盐量可以降低到千分之三以下。现在我们在柽柳下种植肉苁蓉,亩产能够达到600公斤,它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通过‘柽柳+肉苁蓉’,我们蹚出了一条‘荒滩变资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环保公益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子,构建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模式。”
不仅如此,潍坊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启动实施蓝碳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建成莱州湾滩涂生物碳汇实验室、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潍坊基地、潍坊市蓝碳遥感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组建全省首家地市级海洋碳汇产业联盟,释放蓝碳潜能。
潍坊市海渔局科技与对外合作科负责人张绪军 :“当前我们一方面加速实施15个海洋生态修复工程,已累计修复滨海湿地2164.63公顷、2023年全市近岸海域优良水体比例均值达到75.6%,国控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5.7%,创历史最佳。同时大力发展‘资源修复+生态养殖+高质高效’的海洋生态牧场,持续增强海洋渔业碳汇能力构筑坚实的海洋生态屏障。”
市民 :“这几年,潍坊海洋生态保护这方面工作确实做得不错。水也清了,岸也绿了,沙滩也整洁了,海洋也更美了,来这边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