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在潍坊峡山区太保庄街道,有一个村庄正悄然发生着蜕变,它就是魏家屯村。近年来,魏家屯村积极响应移风易俗号召,通过一系列有力举措,让文明新风吹遍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魏家屯村村容村貌
走进魏家屯村,精心打造的文化墙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孝德文化、移风易俗等为主题的作品,生动形象地向村民传递着文明理念。色彩鲜艳的海报、真实生动的故事,吸引村民们驻足观看,让移风易俗的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
“以前村里办喜事,大操大办不说,还互相攀比,浪费特别严重。现在好了,村里倡导喜事新办,大家都轻松多了。”前几天刚给儿子办完喜事的村民宿连平说,他原本打算把儿子的婚礼好好“大办”一下,但在村里红白理事会的劝说下,他改变了主意,选择为儿子办一场简单热闹而温馨的婚礼。“这样既节省了开支,又不铺张浪费,亲戚朋友都说很新颖、很不错,挺好的。”宿连平笑着说。
为了改变这种互相攀比的风气,魏家屯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从婚礼的规模、酒席的标准,到彩礼的数额,都有明确的规定。在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村民们逐渐转变观念,喜事办得既简单又温馨,不再盲目攀比。
除了喜事新办,魏家屯村在丧事简办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过去,办一场丧事,往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今,丧葬事宜由红白理事会协助家属办理,流程变得简洁明了,也不再大摆宴席,而是更加注重对逝者的追思和缅怀。”魏家屯村老会计魏居松说。
老人们在幸福食堂用餐。
薄丧重要,厚养更重要。为了让孝德文化深入人心,魏家屯村建立了老年幸福食堂,发动全村人员捐款,保障70岁以上老人集体用餐。每年组织60周岁以上老人的媳妇、女婿统一将赡养费交到村委,由村委张榜公示再发放给老人。
村民向孝老基金捐款。
移风易俗,改变的不仅是村民的行为习惯,更要提升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魏家屯村以孝德文化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立足本村村情村史、名人乡贤、孝德文化、红色文化等,魏家屯村打造了集观赏性、实用性、教育性为一体的魏家屯村乡村文化馆。每年村里还会开展“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一系列评选活动,并对评选出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这些榜样的带动下,村里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形成了良好的家风民风村风。
老人们参加孝老爱亲活动。
村里还组建了文艺队伍,编排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将移风易俗的内容融入其中。在农闲时节或重要节日,文艺队伍就会为村民们送上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这些节目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表演,向村民们传递着文明新风尚,让大家在欢声笑语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通过移风易俗工作的深入开展,魏家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陈规陋习逐渐被摒弃,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村民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一幅和谐、文明、美丽的乡村新画卷正在魏家屯村徐徐展开。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莹 /文图
编辑:李新花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