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今日要闻
名家说节丨中秋月圆,天随人愿
2025-10-06 10:21:28 编辑:张永超

  中秋节,又名月夕、仲秋节、团圆节等,是以家庭团圆为主题的传统节日,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从“秋分祭月”的古老仪式和“嫦娥奔月”的浪漫想象中走来,在唐宋的皎洁月色里凝练成型,将赏月、品尝月饼与家人团圆的温馨,沉淀为家庭团聚的盛大节日和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基因。

  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中秋节饱含人间烟火气和家庭温度。我最早关于中秋的记忆,是圆圆的酥皮月饼和桂花香。沂蒙山区过中秋,已定亲尚未结婚的男子要去未过门的媳妇家送节礼,包括双数的月饼,还有一只大红公鸡和一条大鲤鱼等,图个“大吉大利,年年有余”。出嫁的女儿要提前带着月饼、点心等美食回娘家探望父母。各家各户的中秋节晚餐会尽力办得丰盛:餐桌上的主角是红枣馅、花生馅或五仁馅的月饼,主菜是炖的自家养的公鸡,瓜果则是时令的石榴、苹果、葡萄、红枣,还有新煮的苞米、花生和毛豆。

  我家庭院里的那棵桂花树,是中秋的记忆坐标。每当桂花缀满枝头时,母亲便会端出她钟爱的酥皮五仁月饼,小心翼翼地解开捆绑的纸绳,将圆润、饱满、喷香的月饼分给家人,爽朗的笑声与菜香、酒香、桂香交融在一起,整个小院沉浸在其乐融融的团圆时刻里。

  我在外工作四十多年,中秋节大都回不了家,与爹娘通话,自然成为不变的家庭团圆仪式。“娘,吃月饼了吗?”这句非常平常的问候,承载着在外游子的牵挂和祝愿。在这个千家万户团圆的温馨时刻,我们在电话两头分享着同一片月光,在絮絮叨叨的家常里,拼凑出独属于我们的团圆瞬间。

  (厉彦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大众新闻记者 董方舟 整理)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编辑:张永超 刘德增 李婕宁

一审:贾春毅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