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今日要闻
山东3人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7人(组)获提名奖
2025-05-24 14:20:10 编辑:李新花

  山东3人当选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7人(组)获提名奖

  你们,是最闪耀的星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王铁映等60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授予刘春芝等239名(组)同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山东推荐的吕明玉、李振华、梁建英3人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徐军等7人(组)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榜样的力量带动更多人奋力前行。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一个个厚道的山东人,他们的事迹让人动容,激励齐鲁儿女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为山东“走在前、挑大梁”凝聚起强大精神力量。

  生死时刻彰显担当

  生死关头,挺身而出,见义勇为,是山东人刻在骨子里的善良和勇敢。

  2021年9月,被誉为“英雄船长”的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渔民刘世瑜,在惊涛骇浪中救起7人。回忆起救人经历,他却很淡然:“救人是本能,我只不过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当时,一艘正在胶州湾作业的渔船突遭风浪袭击,船员生命危在旦夕。正准备返航的刘世瑜在其他船员的协助下,成功救起7名船员。而早在2003年的冬天,他就曾和另外一位船长冲进大海,救起10名遇险的外地船员。

  在烈火即将吞没生命的危急时刻,济南市天桥区堤口路街道花样年华小区居民许亮,凭借在部队练就的过硬本领,在全无防护的情况下,徒手攀爬至距离地面12米的窗户边,将身处生死一线的小女孩成功救下。惊心动魄的救援过程被围观的邻居用镜头记录下来,获得亿万网友热评点赞,被誉为“中国好邻居”“济南超人”。

  潜心钻研 一心为民

  23岁造火车,34岁造高铁,国家高速列车青岛技术创新中心主任梁建英的人生“剧本”,有种传奇色彩。高铁装备行业不仅有琐碎繁重的“纸上工作”,还有条件艰苦的“线下试验”,女性从业者少,梁建英30年如一日醉心于高铁技术的研究应用,带领团队攻克一道道“卡脖子”难关,提出一系列创造性方案,解决中国高铁诸多难题,推动中国高速动车组谱系化产品迭代升级。

  常年一身灰色中山装,生活极其俭朴,除了自留基本生活费,其余全部用于捐资助学——淄博市沂源县实验中学原校长李振华,用70多年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到偏远山区用知识改变贫困孩子命运”的诺言。1953年,他从繁华的南京主动来到沂蒙老区沂源县支教,多年来,从收入中捐出160余万元帮助贫困学生。退休后,他争取社会资金近千万元,设立扶困基金,继续奉献爱心。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也选择了教师职业,积极捐资助学。

  73岁的孔令绍是曲阜中华文化促进会名誉主席、曲阜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全国家庭建设专家智库成员。他立足家风建设,弘扬孝道文化,践行大爱大孝,诠释家国情怀。他40多年来活跃在宣讲一线,在全国各地讲家风,足迹遍布20多个省区市,行程数百万公里,累计宣讲1500余场,受众百万人次。他教育带动儿子、孙子一起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优良家风。

  走进潍坊市党史教育馆“王伯祥事迹陈列展”,庄重肃穆、质朴无华的氛围扑面而来。王伯祥在1986年6月至1991年8月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以造福百姓为目标,大胆改革创新,倾力推广冬暖式蔬菜大棚,掀起了一场改写中国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奠定了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基础;退休后,他初心不改,依旧奔走于地头田间,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誓言,被称赞为“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

  弘扬传统美德 树立道德标杆

  道德模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中华传统美德“礼义仁智信”诠释得生动具体,为社会树立了道德标杆。

  2011年,国网威海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五级职员吕明玉,半年内先后捐献造血干细胞和淋巴细胞,成为山东省首例、全国第26例造血干细胞二次捐献者。担任首届威海市文登区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和国网威海供电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以来,她将“助老”作为主要志愿服务项目,带领服务队队员先后为46家敬老院、233个困难家庭送关爱,惠及老人4万余人次。

  从2003年开始,临沂市手牵手孤困儿童心理辅导志愿服务团团长徐军,每年拿出40%的企业利润做公益,先后资助1万名贫困中小学生完成学业,帮助1300名高中生圆了大学梦。2016年以来,他带领临沂市志愿者对孤困儿童实行“一对一”长期帮扶,悉心守护5000多名孤困儿童成长成才。

  从昔日里推着地排车走街串巷收粮的小贩,到如今拥有现代化面粉加工企业的农民企业家,泰安市金麦香面粉制品厂董事长王长义和总经理王长信兄弟俩,凭借“诚信”二字,赢得了农民及合作伙伴的信赖。从事粮食经营几十年间,他们始终坚持信誉至上、诚信为本,不压价压秤、不缺斤少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信义兄弟”。

  在山东省人民药业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裴树清眼中,“孝”是立家之本,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作为家中长子,他扛起照顾老人、弟妹、守护七口之家的重担。在单位,他将孝敬父母、回报养育之恩列入公司管理制度和集体道德行为准则,发放“孝心工资”激励身边人力行爱亲之举。裴树清还主动照顾40名贫困家庭的孩子,以实际行动传递爱心。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李新花 李婕宁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