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说到孔子,你会想到什么?他到底有何魅力,才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万世师表?翻阅史书,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不一样的孔子。
原文:
“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
译文:
有智慧的人喜爱水,有德行的人喜爱山。
含义:
孔子历时14年,游历了卫、宋、齐、郑、晋、陈、蔡、楚等诸侯国,访问当地国君和名士,通过观察民风民俗,学习当地的文化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阅历,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旅游达人”。
孔子还是泰山的忠实粉丝,在泰山一带较多活动。明代《泰山志》评价,“泰山胜迹,孔子称首”。《孟子》一书中也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登临泰山,抒怀畅志,开阔胸襟;考察封禅,学习礼仪;了解民情,观知时政,活动内容与历史遗迹十分丰富。这充分体现了孔子的君子襟怀,也印证了孔子有非常棒的身体素质。
至于孔子为什么这么喜欢旅游,也许从“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可以找出答案。“智者”能从水的源源不断,看到一股进取精神;“仁者”则能从山的岿然屹立,看到坚定的品格。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欣赏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通过丰富的想象,从中找到与人相类似的东西,把自然景物人格化、道德化,使人在自然中陶冶性情。
海报新闻编辑包春玲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