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潍坊资讯
潍坊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土地流转活资源 有机赋能提质效
2025-11-14 17:20:22 编辑:刘小丽

  新派讯 初冬时节,走进潍坊安丘市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韩家王封村的汶清家庭农场,一排排高标准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翠绿的藤蔓上挂满累累果实,“皇贵妃”“青甜2号”等特色番茄品种渐次成熟,“红墩墩”西瓜圆润饱满,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

坚守品质,铸就高效益底气

  “农场的西瓜和西红柿到月底就能上市了。这个‘红墩墩’西瓜,我们单个能卖到30元,那边棚里的草莓西红柿,预计能卖到10元一斤,市场认可度非常高。”农场负责人、韩家王封村党委书记马建清介绍道。这份自信,源于农场对品质的极致追求。农场采用熊蜂授粉,施用发酵大豆等有机肥,引入生物药剂替代传统农药,在每一个环节都践行着绿色健康的种植理念。

  “现代农业品质是关键,有了好产品,才能真正卖上好价钱,实现长效发展。”马建清透露,农场采取“种植+体验”的模式,效益十分可观。

土地流转,转出发展新空间

  汶清家庭农场的蓬勃发展,始于一场高效的土地流转。面对村内原有的低效果树园,村“两委”下定决心,动员村民清理了600多亩闲置果树,为现代化规模农业腾出了空间。

  “当时压力不小,但大家都明白,不破不立。”马建清回忆道。他带头承包土地,建起了占地120亩的农场,形成了强大的示范效应。这种“唤醒沉睡资源”的实践,在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并非个例。就在不远处的西友戈村,一场更为集中的土地流转行动刚刚高效完成。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党委抽调精干力量成立工作组,与村“两委”一起,深入农户家算清“经济账”“长远账”,赢得了村民的广泛支持。

  “我们只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西友戈村260户、510亩土地集中流转工作。”该村党组织书记傅杰伦介绍说,“土地集中起来,才能引进新技术、新模式,实现更高的价值。我们正在全力打造有机种植示范基地,力争让村集体每年增收30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万元。”另外,村里还对清理出的低效林地积极进行土地流转,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搭建平台,确保清理出的土地充分产生效益,目前已落实黄精中草药、大金钩韭菜等农业项目引进。

有机肥推广,滋养健康农业沃土

  在汶清家庭农场的每个大棚旁,都有一堆堆深褐色的肥料,马建清介绍,这是农场与专业生态公司合作使用的有机肥,用它做底肥,能有效改良土壤,种出来的瓜果口感纯正,也更健康。

  使用有机肥,摒弃传统化肥,这不仅是汶清家庭农场提升产品品质的“秘诀”,也是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推动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全面开展有机肥推广使用,在万润果蔬、汶清农场等地共设立堆肥点4处,并为鲁红家庭农场调配有机肥100吨,推动200亩土地按照有机标准实施转换。在绿色生态理念的带动下,韩王封、贾王封、胜利新村等地的蔬菜大棚种植户也主动申请购置有机肥,积极进行生态种植实践。

  “通过推广科学的有机轮作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通过专家指导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已引导12家种粮大户施用有机肥进行种植。” 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农业技术人员介绍。

  从汶清家庭农场的成功实践,到西友戈村的迅速跟进,再到全域范围内有机肥的推广使用,大汶河旅游发展中心正以设施农业和绿色生态为双翼,描绘着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崭新画卷。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玉芳/文图

通讯员:李群 赵秀丽

编辑:刘小丽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