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连日来,在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前埠下村的山东金色农田有限公司蚯蚓养殖基地,田间小路上货车络绎不绝,车斗里满载着刚从地里清理出来的大姜秸秆,司机们装卸麻利,脸上写满期待。“以前收完生姜,秸秆要么自己费力运走,要么担心焚烧污染环境。现在送到蚯蚓基地,省心又环保!”姜农王大姐的话,道出了许多农户的心声。

工人为蚯蚓投喂大姜秸秆。
王大姐的感慨背后藏着一套超实用的循环农业模式。近年来,朱里街道锚定绿色生态发展方向,立足辖区各村资源禀赋与产业实际,以“盘活闲置资产、激活生态价值”为抓手,在前埠下村引进蚯蚓养殖特色项目,用蚯蚓养殖消耗大姜秸秆等农业废物,既能解决环保难题,又能产出优质有机肥和高蛋白蚯蚓,实现“变废为宝”。
往年,生姜、玉米收获后,大量秸秆如何处理一直是农户的“头疼事”。传统露天焚烧不仅污染空气,还易引发火灾;随意堆放则会导致腐烂滋生蚊虫、污染土壤和水源。然而,在蚯蚓养殖基地,这些秸秆却成了“香饽饽”。“过去我们需要四处寻找有机物料,如今发现农户正为处理秸秆发愁,何不将秸秆转化为蚯蚓的‘口粮’?”山东金色农田有限公司经理黄胜说,基地通过回收大姜秸秆,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帮农户解决了环保难题,实现了双赢。

黄胜养殖的蚯蚓。
“蚯蚓被誉为‘自然界的分解大师’,它们以秸秆、牛粪等废弃物为食,通过消化酶将复杂有机物分解,排出富含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蚯蚓粪,这种优质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还能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蚯蚓本身富含蛋白质,是水产、畜禽饲料的重要原料。”黄胜说。
“农业废物→蚯蚓养殖→有机肥/蚯蚓产品→农业生产”,一条绿色循环链条由此形成。黄胜算了一笔账:基地目前规模约200亩,日均消耗大姜秸秆20-30车,年产蚯蚓约60万斤(鲜重)、有机肥3万吨,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即便小规模农户利用10平方米空间养殖,一年也可产出蚯蚓200斤、蚯蚓粪300斤,仅卖蚯蚓就能收入3000元,还能减少化肥支出。“目前,基地已吸纳周边多个生姜产区的秸秆,为上百户农户解决废弃物处理难题。”黄胜表示,下一步基地将扩大覆盖范围,并开设蚯蚓养殖小课堂,向农户传授技术,推动循环农业理念落地生根。
新派融媒体记者:张耀中/文图
通讯员:彭程万里
编辑:刘小丽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