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近日,走在潍坊市寒亭区朱里街道的乡村路上,满眼都是产业兴旺的好景象。今秋,街道大棚里的蚯蚓、田垄间的大姜等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蚯蚓织就生态致富网
走进朱里街道前埠下村的山东金色农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蚯蚓养殖基地,一排排隆起的黑褐色牛粪和泥土映入眼帘,总经理黄胜瞅准本地土壤和气候的好条件,在此搞起了蚯蚓养殖试点,专门引进了优质的“太平2号”品种,每天亲自上手控温、保湿,把蚯蚓养得又肥又好。

黄胜为蚯蚓投料。
为了让更多人学会蚯蚓种养技术,也让更多人了解朱里的蚯蚓产业,黄胜在社交平台开启直播,在镜头前手把手演示蚯蚓投喂、大棚温湿度调控、蚯蚓粪收集等实用技术,不少周边农户甚至外地网友都通过直播学习,不仅扩大了朱里蚯蚓养殖技术的影响力,还吸引了不少客户咨询合作。
目前,大棚里的蚯蚓每年能处理6万头牛的粪便和8万亩的农作物秸秆,解决了周边养殖户和种植户的难题,同时得到的5万吨蚯蚓酶生物肥,农户们用来种庄稼,不仅不用买化肥,种出来的东西还更优质,形成了“养蚯蚓-用粪肥-种庄稼”的良性循环。

朱里大姜迎来收获季。
大姜铸就金色产业路
秋意渐浓,大地流金。近日,朱里街道的大姜迎来收获季,姜农们忙碌在田间地头,收获着幸福,收获着希望。
近年来,街道把大姜产业发展和品质提升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持续强化特色品牌保护,让“朱里大姜”的名气越来越响;另一方面加大品种选育力度,不断筛选更优质、更抗病的姜种,从源头保障大姜品质。同时,街道还逐步创新标准化种植模式,让农户种姜有章可循,既提高了产量,又保证了品质的稳定。
如今,朱里街道的大姜产业体系已蓬勃发展,从品种选育到栽培技术,每个环节都形成了一定产业规模,7000余亩大姜预计产量超过4万吨,优质大姜远销全国各地,成为带动街道产业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合作社与平台、企业合作,把大姜送进全国市场。
村企携手铺就共富途
为稳固产业根基,朱里街道大力推动“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共建模式。在产业链上游,博峰合作社联合企业建立大姜种苗基地,为入社农户统一配发优质姜种,鼎级机械通过协调农机为农户提供种收服务,恒祥奶牛养殖场还将牛粪供应给蚯蚓基地,实现种养循环联动;下游销售端,合作社与平台、企业合作,把大姜、蚯蚓等产品送进全国市场。此外,各企业共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千余个,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增收。
从蚯蚓养殖的生态增收,到大姜种植的品牌效益,再到合作社与企业搭建的共富平台,朱里街道正努力用“小产业”撬动“大振兴”。
新派融媒体记者:张耀中/文图
通讯员:彭程万里
编辑:冯媛媛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