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近日,昌邑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在麻醉科的全力配合下,又攻克了一项技术难题——成功开展“无管化”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给肺结节患者带来了更轻松的手术选择。
杨女士(化名)最近体检时,CT查出左肺上叶有个磨玻璃结节,大小约9毫米,而且随访观察时一直存在,医生提示有早期肺癌的可能。
一听说要做肺结节手术,杨女士心里直打鼓,总觉得术后要插各种管子,又疼又难恢复。没想到来到昌邑市人民医院后,胸心外科立刻联合麻醉科一起会诊,专门为她制定了“无管化”方案——做保留自主呼吸的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
手术过程中,杨女士全程不用插气管插管,还能自主呼吸,医生精准地把病灶切除了。术后更让她惊喜:只花20分钟就苏醒了,2小时后就能正常进食,还能下床走路!“跟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就像睡了个午觉,醒来手术就完成了,还能自己走,太省心了!”杨女士说。
昌邑市人民医院胸心外科的专家表示,以前做传统胸外科手术,患者得插气管插管、尿管,还有胸腔引流管,术后不仅疼得厉害,还容易增加感染风险,恢复起来慢,少则几天多则一周才能下床。但“无管化”超微创技术,靠3个核心突破解决了这些难题:术前精准找到病灶位置,术中麻醉调控恰到好处,术后康复流程也做了优化,直接实现“无气管插管、无尿管、无胸腔引流管”。没有管子的束缚,患者不用再受术后疼、恢复慢的罪,真正能体验到“手术不遭罪,醒来快康复”。
“无管化”手术能成功,可不是一个科室的功劳,背后是多学科协作的力量:医院麻醉科创新用“喉罩通气+神经阻滞”的方式,不用插管也能精准控制呼吸,让手术顺利进行;医院胸心外科的医生精准定位病灶后,只开一个小孔就能操作,虽然技术难度高,但对患者的创伤更小;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护理的整个围术期,医院的医护人员还优化了很多细节,就是为了让患者实现“零管道”康复。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文图
编辑:刘小丽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