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昌邑市人民医院迎来了一批朝气蓬勃的新面孔。他们中,有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也有带着经验与热忱归来的行业"新鲜血液"。当白大褂第一次披上肩头,当听诊器第一次贴紧胸膛,这群年轻人用青春的笔触,在昌医的画卷上写下属于自己的初章——从手足无措的忐忑,到被温暖包裹的感动;从对技术的敬畏,到对使命的顿悟。他们的故事,是个人成长的微缩史,更是一所医院人文精神的生动注脚。为此,新派客户端特开设《“昌医沃土”,聆听新生代医者的心跳》专栏,该专栏将持续记录昌邑市人民医院这些年轻医者的成长故事。
于细微处见温暖
昌邑市人民医院手足外科张永明。
初次踏入昌邑市人民医院,一种不同于想象中医院的宁静感便扑面而来。宽敞明亮的大厅里,自然光透过高大的落地窗倾泻而入,将明亮的地面照得纤尘不染;清晰醒目的绿色指示牌简洁明了,就连像我这样第一次来医院的人,也能轻松地找到方向;专业的自助服务终端整齐排列在大厅一侧,银色的机身映着柔和的灯光,操作界面更是简洁直观——挂号、缴费、报告打印……每一个功能键都配有图文说明,指尖轻触之间,即便是第一次使用自助服务终端的患者或家属,也能顺利完成一系列操作。这巧妙的设计,有效缓解了就医者焦躁不安的心情。
真正让我感受到医院温度的,是这里专业而热情亲切的医护人员。导医台前,一位身着浅蓝色护士服的年轻护士正耐心为一位需要帮助的老大爷指引科室方向。只见她身体前倾,双手自然交叠在身前,语气温柔而清晰,反复确认老大爷的理解无误后,才轻轻指向电梯方位。检验科窗口前,一位男医生正专注地为患者查看化验单,他认真仔细地对比每一项数据,时而拿起笔在报告单上轻轻勾画,发现某项指标异常时,他没有直接给出专业术语,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可能导致问题的原因和后续注意事项,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别太担心,只要遵医嘱,您的身体很快就能康复”。在抽血室,一位护士见小朋友紧张得攥紧了拳头,便轻声建议“我们来玩个游戏,你跟着我说‘白云’、‘蓝天’,打针就不疼了”,温柔的声音如同春日的微风,抚平了孩子的恐惧。这些医护人员不仅专业素养过硬——问诊细致入微、操作规范熟练,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善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抚患者情绪,建立起医患之间宝贵的信任纽带。
走廊墙上,健康科普海报设计得清新雅致,用浅蓝色的字体在淡黄色的底色上提醒着“秋季呼吸道疾病预防小贴士”;候诊区的座椅特意设计成略有弧度的软垫,长时间等待也不会过于疲惫;为老年患者准备的“无障碍通道”标识醒目,从入口到诊室,每一步都有清晰引导。这些细微之处的用心,让医疗过程充满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关怀,真正践行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格言。
医院的现代化管理也令人印象深刻。信息化系统将挂号、缴费、查阅报告等流程搬到指尖,避免了往返奔波——用手机扫一下检查单上的二维码,CT影像便清晰地显示在屏幕上,连预约复诊也能在自助机上一键完成。设备区内,最新引进的磁共振成像仪正在安静运转,高科技的精密仪器为精准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然而,更令人感动的是,在拥抱现代科技的同时,医院没有忘记对人文关怀的坚守,为不熟悉智能设备的老年人设置的“人工服务岗”,总有一位护士带着耐心的微笑提供帮助;做检查时,医护人员总会先轻拍患者的肩膀,说一句“别紧张”。用效率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用精准减少不必要的焦虑,让现代医疗呈现出它最应有的模样,专业之上,永远有一份沉甸甸的担当。
医院以专业医术为舟,以人文关怀为帆,承载着一方百姓健康。这或许就是现代医疗最动人的打开方式,以仁心仁术为笔,以关怀与尊重为墨,在患者的就医路上书写出让人心安与信赖的生命篇章。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整理
编辑:冯媛媛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