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潍坊资讯
一汪碧水润昌城
2025-08-28 15:30:44 编辑:刘小丽

  新派讯 在潍坊昌邑,有这样一条河,它纵贯南北,流淌过64公里的土地,滋养着3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积,被当地人视作血脉相连的“母亲河”——它就是潍河。

  潍河穿昌邑而过。

  碧水蜿蜒处 草木共生荣——筑牢生态之基

  木栈道上,晨练的人们放缓脚步,看蜻蜓掠过睡莲,听树丛间山雀啁啾;夕阳西下时,归巢的鸟群掠过金色水面,蛙鸣虫唱交织成曲……在昌邑市潍水风情湿地公园,潍河自此蜿蜒而过,这片城市湿地以最自然的方式,让市民触摸到最真实的生态脉动。

  这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离不开对潍河的精心呵护。该市始终把确保河流安澜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沿河的19处险工进行了治理,复堤无堤段10.25公里、堤防培厚加高7.58公里、新建防洪墙3.53公里,有效提高了河道蓄水抗旱和防洪排涝能力,让两岸老百姓吃上了“定心丸”。

  而要实现对河流的长效管理,河长制已成为河湖安澜的定海神针。昌邑市从最初的“建机制、见河长”到如今的“见行动、见成效”,建立“河长+检察长+生态警长+民间湖长+河流保洁专管员”的河湖长效管理体系,累计巡河19.6万余人次,排查整治问题超5200处,打造出河湖的良好生态。

  在打好河湖治理的基础上,昌邑市积极探索科技赋能的新路径,让“治水”变“智水”。目前,该市5条河流(渠道)创建为省级美丽示范河湖,10个镇街区全部创建为潍坊市全域美丽幸福河湖镇。

  潍河水成为灌溉之源。

  清流沃野间 阡陌粮仓丰——畅通灌溉之源

  在柳疃镇青阜农业综合体,一个个蓄满了水源的湾塘串珠成链,星罗棋布地分散在田间地头,20公里外的潍河水通过管道源源不断地补充过来。这些沃野中的水体不仅滋养着万亩良田,更折射出昌邑市以水破题、重塑生态的智慧。

  青阜农业综合体创新“长藤结瓜”式灌溉体系,以管道管网为“藤”,将一个个湾塘蓄水库当“瓜”串联起来,每年引水2000万立方米,综合蓄水能力达到800万立方米,实现雨能蓄、旱能浇、涝能排。

  潍河是昌邑重要的水源地、生态带、发展轴。昌邑80%的人口都集中在潍河两岸7公里内,用好潍河水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该市先后投资近6亿元,实施了河道综合治理工程,该市河道堤防累计达到179公里,16条河流连通、百余座湾塘串联,拦蓄水能力达1亿立方米。这些水利工程的推进,正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水动能”。卜庄镇的引胶莱河水入漩河增加水资源调配能力500万立方米,改善水网覆盖范围内8万亩农田的灌溉条件;龙池镇“百塘串联”拦蓄水量可达355万立方米,一次可灌溉农作物3万亩……

  潍河风光。

  人水两相依 烟火共诗行——构建和谐之景

  沿潍河生态廊道北行10余公里,昔日的废弃矿坑已变身“青山秀水”景区。这个潍坊市首个矿坑改造项目,巧妙融合竹文化与独特地貌,打造出竹海、天鹅湖等十大特色景点,配套房车营地等设施,成为远近闻名的“城市后花园”。

  顺流北行,围子街道又添一处旅游新地标——昌邑市绿博园温泉水世界正式投入运营,吸引了众多家庭及年轻游客前来游玩。在现场,儿童水上乐园区孩子们在滑梯和互动设施中玩得不亦乐乎,中老年游客在温泉池享受养生疗程,盐浴汗蒸房排起长队,整个水世界洋溢着欢快的氛围。

  从矿坑碧波到温泉氤氲,潍河这条生态玉带串起的不仅是一处处景点,更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链。昌邑市不断夯实“节会活动+休闲旅游+乡村振兴”模式,推出朱树屏事迹陈列馆和海洋科普馆、柳疃丝绸文化体验区、青阜农业综合体等一批沉浸式、互动式“体验地”,吸引游客深度体验乡村文化魅力,助力乡村振兴和文旅融合发展。

  “我们依托各类节日节会开展文旅活动,线上直播、民俗文化节、‘非遗’进景区、文旅惠民消费季等新业态健康发展,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昌邑文旅特色。”昌邑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史志强表示。

  潍河,从来都不只是一汪碧水,更是生命的脉络、发展的根基、文化的载体。这条母亲河以她的包容与滋养,见证着昌邑人对自然的敬畏、对家园的热爱,也书写着一座城市与一条河相互成就的动人篇章。

新派融媒体记者:窦浩智/文图

通讯员:苏希煜

编辑:刘小丽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