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潍坊资讯
医者答卷|张晓琦:深入肺部感染诊疗的“战场”,多学科协作显神威
2025-08-24 19:02:46 编辑:刘小丽

  编者按:怀德馨躬耕杏林,持精勤书写答卷。近期,新派客户端将推出《医者答卷》专栏,聚焦几位奋战在临床一线的科室主任。他们是学科发展的领航者,是救死扶伤的排头兵,是薪火相传的引路人。这一年,他们以使命为笔,以担当为墨,在临床攻坚、技术革新、学科建设、服务提升上,镌刻下奋斗的印记,交出了沉甸甸的医者答卷。

  张晓琦(右二)在工作中。

  呼吸感染性疾病学科,是一个融合了呼吸病学、感染病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公共卫生和医院感染控制等多个高深领域的交叉学科。它的发展,早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临床诊治框架,而是正向着精准化、系统化、前移化和全球化的未来大步迈进。今年以来,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七部,在科室主任张晓琦的引领下,开始了从“单纯治疗”向“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管理的转变。面对那些病因复杂、变化多端、诊治困难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张晓琦团队总能迅速应对,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近日,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因大量咯血而紧急入院。在张晓琦的带领下,多学科诊疗(MDT)团队迅速行动,入院仅6小时就完成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和肺动脉栓塞术,快速止血。同时,通过CT引导下的肺穿刺,团队在1天内就明确了病因——肺毛霉菌合并曲霉菌感染,并立即进行了抗真菌治疗,使患者转危为安。

  张晓琦团队在讨论患者治疗方案。

  张晓琦告诉记者,呼吸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对全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威胁。新的挑战,如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和病原体清单的更新,使得呼吸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变得更加复杂。面对这些挑战,潍坊市第二人民医院(潍坊呼吸病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七部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在诊断技术、抗感染治疗以及感染病原学快速诊断技术研发等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极大地提升了呼吸感染性疾病的防控与诊治能力。与此同时,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现在已经可以借助先进的分子诊断技术,如多重PCR、宏基因组学mNGS等,来快速而准确地鉴定出病原体,无论是病毒、细菌、真菌还是非典型病原体,都无处遁形。这种“精准打击”的策略,不仅提高了诊疗效率,更避免了抗生素的滥用,是医学领域的一大飞跃。

  张晓琦强调,如今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ICU)、临床微生物科、影像科、药学部等多个科室的深度协作已成为标准流程。这种“多学科协作(MDT)”的模式,能够为复杂感染患者提供最优化的诊疗方案。同时,诊断技术的革新与整合,如快速现场检验(POCT)和分子诊断技术的应用,使得“就诊即诊断”成为可能。在精准治疗方面,基于准确的病原学结果,团队能够选择最敏感、最窄谱、最经济的抗感染药物。通过优化治疗策略、制定标准路径、加强微生物学送检以及药师干预等措施,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也延缓了耐药菌的产生。

  “对于重症患者来说,过度的炎症反应往往是致命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免疫调节治疗,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糖皮质激素、IL-6抑制剂、JAK抑制剂等,已成为重症救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张晓琦说,在疑难重症感染的个体化治疗方面,团队聚焦于耐药菌感染、免疫抑制宿主感染以及慢性结构性肺病合并感染等复杂场景的探索与实践。通过联合用药、新药应用以及雾化吸入抗生素等创新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生机与希望。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文图

编辑:刘小丽 祝超 韩镇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