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无废城市”建设既是系统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综合途径,也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载体。安丘市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固体废物治理与产业绿色转型深度融合。2024年,安丘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的同时,全市固体废物总量同比减少13%,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生活垃圾等无害化处置率达100%,一般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5%,实现“无废城市”建设与产业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高位统筹无废布局,助产业协同发展。安丘市建立科学化组织体系,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专项小组,涵盖25个职能部门的分管负责人,形成了“市级统筹、部门联动、属地负责”的组织架构。专项小组下设办公室,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有序推进。明确量化目标体系,制定出台“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细化48项具体推进措施和66项量化建设目标,将任务分解到各部门、各镇街区,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为“无废城市”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提供坚实的行动指南。例如,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方面,明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强度保持低于0.80吨/万元、综合利用率达到82%;在农业固体废物全量利用方面,设定了化肥施用量较2020年下降6%,化学农药使用量较2020年下降10%,农膜回收率稳定在95%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不低于70%等具体指标。
深入创新无废实践,解产业发展痛点。安丘市聚焦产业链研发端“小微痛点”,以“小切口”固废试点改革撬动产业“大发展”动能。针对小微企业危废收集难、转运慢、成本高等问题,安丘市创新开展“拼单式”收集、“一站式”帮扶、“穿透式”监管体系,形成了“中心辐射+网格覆盖”的收集网络,实现危废“集中收集、规范转运、安全处置”。目前安丘市小微企业危废收运体系已覆盖全市400多家小微企业,每家小微企业可节省管理成本2000多元、危废转移成本3000多元,共计节省成本200多万元。紧扣产业链制造端“龙头示范”,推进“无废工厂”标杆培育工程。在节能环保、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围绕产废企业固废产生、贮存、转运、利用、处置等关键环节,开展全方位指导帮扶,培育出4家“无废工厂”示范标杆,有效实现废弃物源头减量,环境风险防范,更成为行业绿色供应链核心支点,有力带动上下游协同减废。
系统构建无废能力,强产业增长适配。安丘市将“无废”作为绿色低碳化核心路径,建成5家污泥利用处置企业,创新采用“污泥焚烧+建材利用+土地利用”的多元处置模式,年处置能力达12.89万吨。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每日可消纳新产生的600吨生活垃圾和200吨历史填埋垃圾,年发电量达1.2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万吨。布局40多个农林废弃物、畜禽粪污收储点,年处理秸秆、畜禽粪污等49万吨以上,年生产推广有机肥5万吨,替代散煤20多万吨。将“无废”作为生态产业化核心要素,加速带动节能环保产业、环境服务业新兴产业发展和生态农场价值实现。其中2024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31.5亿元、营业收入31.2亿元,实现同比“双增长”。生态农场模式在全市1400余家农场推广,带动户均增收5000元,生态农产品平均溢价达25%,品牌价值突破216亿元,累计带动增收26亿元。
新派融媒体记者:郎海峰/文图
编辑:王首荣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