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十年悬壶济世,七十载杏林春暖。自潍坊市中医院建院之初,至今已历七秩春秋。这七十年,是医者仁心与精湛医术交相辉映的七十年,是无数生命在这里重获希望的七十年。在潍坊市中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岐黄薪火70年》这本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温情记忆的书籍,如同一把钥匙,轻轻旋开了过往与现在的连接之门——这里有医患之间的信任托付,有青年医师的成长印记,也有老一辈医者筚路蓝缕的赤诚初心。这些故事,是仁术与仁心的交织,是传承与创新的对话,更是潍坊市中医院七十年砥砺奋进的生动注脚。自6月5日起,新派客户端对书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连载。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温暖的瞬间,铭记那些为生命奋斗的身影,感受那份永恒的医患深情。
一张剪彩照片
□孙宏
1995年9月18日,孙宏(前排右二)参加潍坊市中医院CT中心剪彩仪式。
照片中的我27岁,与年龄相近的张磊、于天莹、刘蓉晖手托金色鎏金盘,小心翼翼地照护着大红绸花。那是参加1995年潍坊市中医院CT中心剪彩仪式时拍摄的。当年的仪式上,我们都是第一次参加剪彩活动,面对前来参加活动的领导、同事,还有好奇的患者和家属,我们内心既高兴,又充满忐忑。
当市局领导、院领导走上前来,分别在我的两侧剪下红绸的瞬间,绸带轻轻滑落,盘中的大红绸花就像是一朵盛开的牡丹花左右微晃,是那样端庄亮丽,又带着一抹灵动。随风垂落的红绸布有一些重量,我生怕一不小心大红绸花会从盘子里掉落到地面,悄悄地用拇指按住了它的花瓣。
1995年9月,潍坊市中医院CT中心准备开诊,在现在的内科楼西区的空场地举行一个剪彩仪式。于建华副院长给我们借来了富华大酒店新做的迎宾礼服。骨科赵铭主任当摄影师,那会儿没有宣传科,有活动都是各科室出人来帮忙。初秋时节,微风习习,我们四人身穿淡黄色丝绸旗袍,手捧四朵大红绸花并肩站在一起,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合影。不觉间,这已经是30年前的往事了。
从这张剪彩老照片中能清楚地看到,当时医院设施略显陈旧,木质门、窗,大门上方挂着横幅“潍坊市中医院CT中心开业剪彩仪式”,这可是我们当时精心准备、挂上去的。那时医院条件比较落后,都是自己做会标、拉横幅。
说起做会标、横幅,这里面也有不少故事呢。做之前,需要在一块用了无数遍的红色横幅上,用大头针“别字”,每个字都得提前用毛笔写好,晾干,在办公楼三楼走廊上展开十米左右的横幅,一个个的“别字”。字当然也是请自己人写,一个是办公室周永朴主任写,再一个是请总务科周学军主任写。办公室里各种大小不一的排笔有很多,每次写完洗刷干净放好,下次再用。白色书写纸整齐地码放在橱里,随用随取,大头针更是常规“武器”,“别字”必用。
红色横幅很长,每次根据所挂地方大小量好尺寸,缝好长短,再根据字的多少均匀摆放,这活儿一般是我跟着肖超界副主任先干。肖主任像木匠似的眯着眼睛左看右瞧,亲自摆字就怕摆不正,摆正了再让我看,微调。他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让人肃然起敬,干事绝不敷衍、马虎,且又快又好,这样的工作作风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暗暗告诫自己要认真细致地对待每一项领导交给的工作任务。“别字”完成后就得去四楼南侧的大会议室挂横幅,要踩在桌子上挂,至少需要三四人来完成,每次都是主任、副主任、科员“官兵一致”一起干。然后再打扫会议室的卫生,扫地、拖地、擦桌子、打热水,调试音响,布置会场是“全套”。那会儿没有专职清洁人员,全部会务都是自己干,我们练就了上墙爬屋、水工电工的多种技能。现在的社会已经越来越进步,各项设施越来越完善,后勤保障也很健全,但我想说,不要忘记医院的家底还很薄弱,“有时思无时”的古训不能忘,艰苦奋斗的老传统中医院人还要继续发扬。
CT中心开诊是当时潍坊市中医院的一件大事。作为一家以“望闻问切”为基础、以传统中医中药为治疗手段的中医院,历经40年的发展已迫切需要走中西医结合的现代化医院发展道路,时任院领导审时度势,经院党委充分论证果断购进第一台日本岛津4800CT机,为当时提高整体医疗诊断水平、为医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CT中心成立之初,只有两位医师和单宝芬一名护士。为了尽快熟练掌握CT诊断及扫描技术,吕信昭、宫维生两名医师提前4个月去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学习,回院后立即投入了紧张的筹备工作。1995年、1996年又先后引进培养了牛庆亮、武希庆等青年骨干医师加入团队。CT中心的成立从此开辟了潍坊市中医院医技支撑临床医疗水平提升的新天地、购置大型医疗设备的新开端,是医院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广大干部职工的翘首期盼中,CT中心开诊迎来了潍坊市中医院事业发展的新春天。2000年引进GE双排螺旋CT,2005年引进潍坊地区首台高端1.5T超导磁共振,为2011年6月医学影像中心的成立再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一系列大型医疗设备的不断购置、运行,一位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的不断加入,影像中心的羽翼渐次丰满。
2019年10月,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开诊,影像中心分为东、西院区两部分。为了做数据对比,我专门请教了现任医学影像中心主任武希庆。截至2025年1月,影像中心下设普通放射、CT、磁共振、核医学及介入导管室5个二级学科;拥有普通放射、CT、MRI、PET/CT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30余台(套);拥有医技护人员96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30名,副高级以上人员14名,中级职称25名,鸢都学者青年专家1名;年完成各类医学影像学检查36万余人次。历经30年发展,影像中心(前身为CT中心)现已成为集诊断、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科室,是潍坊市首批市级基础支撑学科建设单位、优秀医学学术品牌、市级医疗卫生重点学(专)科建设单位。
2025年是潍坊市中医院建院70周年,全院干部职工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努力践行“中医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团结一心,铆足干劲,凝心聚力,加快发展,正在为建设实力强品质优生活美的更好潍坊贡献中医力量。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展望未来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加油吧,潍中医人!
口述者简介
孙宏,中共党员,潍坊市中医院工会办公室主任,工会副主席,副研究馆员;曾获2008年“潍坊市优秀共青团干部”,潍坊卫生系统“好新闻”一等奖,2011年潍坊卫健系统庆祝建党90周年职工歌手大奖赛一等奖,2013年度潍坊市卫生系统女职工工作先进个人;2021年获潍坊市卫键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先后发表档案论文8篇,省市级档案成果4项。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整理
通讯员:张亚男 蔺健春
编辑:王首荣 祝超 韩镇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