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仲夏的安丘市官庄镇,处处涌动着发展的活力。万亩桃林里,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党群服务中心内,“一站式”服务温暖贴心;文化广场上,孩童嬉戏与老人谈笑声交织成曲……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正徐徐铺展。近年来,官庄镇以党建为引领,在组织建设、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三大领域精耕细作,书写基层基础工作提质增效的崭新篇章。
党建领航强根基,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
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官庄镇深谙“头雁领飞,群雁齐追”的道理。以镇委党校为“充电蓄能站”,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党建实务等主题,开展10余场专题培训,500余人次“加油补钙”;组织镇村干部100余人次奔赴先进地区“取经问道”,带回新思路、新方法。为保障基层治理的“接力棒”稳稳传递,针对明年初的村“两委”换届,官庄镇提前谋划,对59个村班子进行“全面体检”,创新推行“2+1”结对帮带机制,精心储备230名村级后备力量,还选聘19位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到社区挂职党委书记助理,以“五个一”核心任务为抓手,让这些后备干部在社区治理一线锤炼本领、积累经验。未来,一批年轻有为的党员、返乡创业人才、致富能手将走上舞台,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官庄镇还积极探索“党建+”融合发展路径,让党建工作如同一根“红线”,将村庄发展、民生改善、生态环保等工作串联起来。无论是项目建设现场,还是矛盾调解一线,鲜红的党旗始终高高飘扬,为高质量乡村振兴指引方向。
产业筑基激活力,点燃富民强镇“新引擎”
走进官庄镇于家洼村的桃园,郁郁葱葱的桃树上,一个个泛着红晕的桃子宛如害羞的少女挂满枝头,果香沁人心脾。果农们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装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该村依托“支部抓合作社,党员带农户”的模式,成立大桃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基地”管理体系,不仅让新鲜的桃子走向全国市场,更让村集体每年增收20万元,成为村民的“甜蜜事业”。
作为著名的“大桃之乡”,官庄镇乘势而上,在规模扩张与品种改良上持续发力。以天路沿线和花家岭片区为“主战场”,抢抓早春时节,新种植大桃3000亩,培育11家大桃家庭农场,全力打造万亩大桃种植基地。一片片桃林,不仅是生态的风景线,更成为集体增收、农户致富的“绿色银行”。
别家屯高效生态设施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一片繁忙景象,一座座大棚主体已拔地而起,施工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安装内部设施,预计10月投入使用。项目占地100亩、投资800万元,借鉴寿光果蔬种植的先进技术与模式,在崔岭西众旺果蔬专业合作社团队的全程指导下,引入新品种、新模式。建成后,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0万元,带动农民增收200万元,实现共建共享、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如今的官庄镇,“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百花齐放,官庄大桃、大姜、两河大蒜、管宁府韭菜、马寨草莓等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治理创新促和谐,绘就平安宜居“新画卷”
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官庄镇创新推出“网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编织起一张精细高效的基层治理网络。全镇划分为101个基础网格和6个专属网格,网格员化身“民情速递员”,每日巡查走访;村级每周排查隐患;镇级每月分析研判,形成“三级排查”闭环机制。同时,信息化平台如同“智慧大脑”,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与高效处理。
在朱家庄社区泥沟子村,网格员巡查时发现道路因暴雨积水严重,影响村民出行。他立即通过信息化平台上报,镇相关部门迅速响应,组织人员修整排水管道。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仅用一天时间,赢得村民纷纷点赞。今年以来,全镇网格员采集处置有效信息8021条,办结率100%,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6%,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
官庄镇还积极构建村民自治新格局,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阳光议事日”等平台,让村民成为乡村事务的主人翁。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内环境整治、农田灌溉等难题迎刃而解。同时,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修订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文明新风,让乡风更文明、民风更淳朴。
从筑牢组织堡垒到激活产业引擎再到创新基层治理,安丘市官庄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步履坚实。未来,该镇将继续以基层基础建设为基石,不断探索创新,奋力书写乡村振兴的壮丽篇章,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玉芳/文图
通讯员:吴婕
编辑:王首荣 祝超 韩镇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