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潍坊资讯
岐黄薪火70年㊲ | 高莹:两代义诊情,一脉医者心
2025-07-11 11:02:23 编辑:王首荣

  编者按:七十年悬壶济世,七十载杏林春暖。自潍坊市中医院建院之初,至今已历七秩春秋。这七十年,是医者仁心与精湛医术交相辉映的七十年,是无数生命在这里重获希望的七十年。在潍坊市中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岐黄薪火70年》这本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温情记忆的书籍,如同一把钥匙,轻轻旋开了过往与现在的连接之门——这里有医患之间的信任托付,有青年医师的成长印记,也有老一辈医者筚路蓝缕的赤诚初心。这些故事,是仁术与仁心的交织,是传承与创新的对话,更是潍坊市中医院七十年砥砺奋进的生动注脚。自6月5日起,新派客户端对书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连载。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温暖的瞬间,铭记那些为生命奋斗的身影,感受那份永恒的医患深情。

两代义诊情,一脉医者心

□高莹

  1976年6月,高秀梅(左一)、刘葆印、王爱华下乡义诊。

  七月流火,一缕缕药香在夜空中弥漫,潍坊市中医院主办的“中医药文化夜市专场”在潍坊市人民广场拉开帷幕。夜幕初降,华灯初上,潍坊市人民广场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咨询和体验。我和主任也在其中为人民服务,蒸腾的暑气夹杂在风中,让人有些焦躁,但仍旧不减我们的热情。这时,义诊桌前忽然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你们都忙着呢,这大热天的,辛苦了!”抬头一看,原来是母亲。

  母亲高秀梅也是潍坊市中医院的老职工,1974年参加工作,在针灸科兢兢业业工作39年,2013年退休,是我的母亲,也是我的同事、老师和前辈。她听说我要来义诊,非要来凑个热闹:“看着你们忙碌的样子,让我想起当年我年轻的时候……”听此一说,思绪忽然飘到了母亲曾经跟我讲述的1976年6月。

  那也是个骄阳似火的日子,麦浪滚滚。宅科村的田野里,金黄的麦子沉甸甸地低垂着,等待着收割。但村里壮劳力大多外出参与建设,劳动力短缺,眼瞅着麦子就要错过最佳收割期,村民们心急如焚。

  得知消息后,时任潍坊市中医院院长的张奇文坐不住了。他连夜召集骨干医生开会,目光坚定地说:“乡亲们有困难,咱们医务工作者不能旁观,明天就下乡支援麦收,顺便开展义诊!”年轻的医生们纷纷响应,那时刚从医学院毕业的母亲却露出一丝犹豫,小声嘀咕:“咱们是医生,这农活……能行吗?”张奇文院长拍了拍她的肩膀,笑着说:“能行!劳动也是锻炼,和治病救人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

  第二天一大早,张奇文院长带着包括我母亲在内的五名医生,背着医疗箱,扛着农具来到了宅科村。一下车,他们就挽起裤脚,直奔麦田。起初,母亲和几个年轻医生动作生疏,割得又慢又不齐,还不小心划伤了手。张奇文院长见状,耐心示范,手把手教他们正确的姿势和方法。在张奇文院长的指导下,大家渐渐熟练起来,动作越来越利落,麦田里的麦子一捆捆整齐地倒下。

  休息时,村民们围了过来,对医生们的帮忙感激不已。一位大爷拉着张院长的手说:“你们这些城里的大夫,还来帮我们干农活,真是好人呐!”张奇文院长笑着回应:“大爷,咱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这时,忽然有人发现小李捂着肚子脸色苍白。张奇文院长立刻招呼大家打开医疗箱,为小李检查。经过诊断,小李是劳累中暑导致的肠胃痉挛,医生们迅速拿出药品,为他进行治疗。小李又饮用了医生们亲自熬制的乌梅解暑饮,不一会儿就恢复了过来。

  消息传开,越来越多的村民前来问诊。医生们顾不上休息,现场搭起了简易的义诊台。有的村民常年劳作,落下了腰腿痛的毛病,医生们就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为他们缓解疼痛;村里的孩子大多光着脚丫在麦场奔跑玩耍,难免磕磕碰碰,医生们给擦伤的孩子清洗伤口、涂抹药水,还不忘叮嘱他们玩耍时注意安全;有的村民感冒发烧,医生们仔细检查后,开出处方,并耐心叮嘱用药注意事项。母亲也全神贯注地为一位面瘫的老奶奶针灸,一边治疗,一边轻声安慰。

  在义诊过程中,张奇文院长发现村里卫生条件较差,村民们卫生意识淡薄,很多疾病都是因为不注意卫生引起的。于是,他决定在村里开展卫生知识讲座。傍晚,村民们围坐在院子里,张奇文院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着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常见疾病预防等知识。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提出问题,张奇文院长都一一耐心解答。

  麦收结束后,医生们要回城了。金黄的麦子颗粒归仓,村民们的病痛得到缓解,健康知识也有了增长。村民们自发地来到村口送行,他们提着自家的鸡蛋、蔬菜,往医生们手里塞。张奇文院长婉拒了这些礼物,只收下了村民们亲手编织的草帽,他说:“这草帽我们收下,它代表着乡亲们的心意,以后我们还会再来的。”

  回城的路上,母亲感慨地说:“院长,这次下乡让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在医院治病救人,更要走到群众中去,解决他们最实际的问题。”张奇文院长欣慰地点点头:“是啊,这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车子渐行渐远,宅科村的麦香和村民们的笑脸,却永远留在了医生们的心中,成为他们践行医者使命路上温暖而珍贵的回忆。

  “护士,我有些头痛,帮我量个血压好吗?”一声呼唤将我从回忆中拉回。“好的,阿姨,您坐。”母亲见我们如此忙碌,没再打扰,转身向远处走去,我看着她的背影,那句“走到群众中去,解决他们最实际的问题,这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责任”一直在心中回荡。是的,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也将带着这份责任和母亲的嘱托,在践行医者使命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为更多人带去健康和希望。

  口述者简介

  高莹,中共党员,潍坊市中医院脑病四科副护士长,副主任护师,中华护理学会糖尿病专科护士,潍坊市护理学会第三届神经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潍坊市预防医学会第二届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教学先进个人、优质护理服务明星等。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整理

通讯员:张亚男 蔺健春

编辑:王首荣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