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十年悬壶济世,七十载杏林春暖。自潍坊市中医院建院之初,至今已历七秩春秋。这七十年,是医者仁心与精湛医术交相辉映的七十年,是无数生命在这里重获希望的七十年。在潍坊市中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岐黄薪火70年》这本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温情记忆的书籍,如同一把钥匙,轻轻旋开了过往与现在的连接之门——这里有医患之间的信任托付,有青年医师的成长印记,也有老一辈医者筚路蓝缕的赤诚初心。这些故事,是仁术与仁心的交织,是传承与创新的对话,更是潍坊市中医院七十年砥砺奋进的生动注脚。自6月5日起,新派客户端对书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连载。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温暖的瞬间,铭记那些为生命奋斗的身影,感受那份永恒的医患深情。
一照泛“秋”心
□李加亮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医院引入X线C型臂,与中医正骨密切结合,开展的闭合穿针内固定术,使用微创方式解决了大骨折大创伤的治疗弊端。
在潍坊市中医院的档案室里,有一本泛黄的相册,静静地躺在积尘的角落。翻开它,一张黑白照片映入眼帘,照片里是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大夫,耐心指导着学员给患者进行检查,那便是我的父亲——李万秋。说起他,院里的老同事和老患者们都有共同的印象:他身材高大,却总是淹没在挤满了人的诊室中;他终日忙忙碌碌,嘴角却始终挂着一抹热忱的微笑。上面的照片拍摄于1978年,彼时的中医院条件简陋,设备紧缺,待遇微薄,而他和同事们一道,用自己的智慧、经验和担当,为潍坊市中医院的骨科撑起了一片天。
父亲自幼家境贫寒,读书不多,少年励志,跟随爷爷李允修学习中医正骨和接骨技术,刻苦认真。他在村里边务农边接诊。之后随父在潍县城里开门诊,每日前来就医者络绎不绝。当时四肢骨折固定,包括锁骨骨折,用夹板、专用布条、普通毛巾固定上肢复位,再就是关节脱臼,下颌骨脱臼……手法已经是炉火纯青,北京、青岛的骨折患者都慕名而来,家传的中医骨伤治疗医术和医药秘方,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誉。
1956年,我的父亲和祖父响应公私合营政策,应聘来潍坊市中医院任职,成立整骨科。祖父李允修任负责人,工作兢兢业业,不计报酬,秉持悬壶济世,突出中医特色理念。直到1966年,整骨科由两人发展为五人,他们充分发挥中医整骨简、便、效、廉的特长,不仅使一些急症骨折患者迅速治愈,而且收治一些经西医石膏固定长期不愈的患者。短短几年,整骨科名声大振,“治疗骨伤病就去中医院”成为当时患者的共识。
20世纪80年代,我在高中读书,有一次在路上遇到了一起车祸,围了很多人,我就听到有人大喊:“快,去中医院找李万秋!”后来,我终于体会到这句话的颇多含义。
一开始,医院医疗设备落后,没有X线机,父亲都是靠手摸心会的办法进行诊断治疗。临床实践中,他不断改进整骨固定、内服、外用的方法,创造了腿部骨折夹板和伸展骨折盒,使较难固定的骨折得到较好固定,缩短了疗程,提高了治愈率,充分体现中医的辨证特点:动静结合,早期功能锻炼……独特医术,加之对工作认真扎实,对患者和蔼,时时处处替患者着想,深得同行和患者赞誉。
1972年,随着放射科的建立,父亲认识到传统医学要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发展。他多次去上海瑞金医院学习,外出学习都是一整年一整年的,连续多次,获得当地相关单位骨科权威专家的高度评价。父亲在济南学习期间,得到了当地领导的赏识,并想让其留在济南工作,他婉言谢绝:“潍坊市中医院培养了我,那里更需要我。”
父亲回来后逐步开展手术治疗复杂骨折,骨伤治疗形成了中医正骨、器材整复、手术等多种形式,其中,他主导参与“肱骨髁上骨折钢针皮内固定”“肌瓣转移治疗股骨颈骨折”等科研项目,获得部省市奖励。他多次在《中国骨伤科杂志》等期刊发表论文,同时也为潍坊市中医院治疗骨伤病传承发展培养了大批的新人,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献给了潍坊市中医院骨科事业。一路走来,名誉满满,父亲毕生手术无数,无一事故。
父亲对行医甚为谨慎,做人亦是如此。记得有一个患者手术前去我们家送来200元红包,父亲礼貌地谢绝,并从居住的四楼追到院子里返还。虽然当时我们家弟兄四个,母亲没工作,是潍坊市中医院出名的家境贫寒,父亲也从不行有违医德之事,还告诫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贪图小恩小惠,久而久之,就会走上万劫不复之路。”
退休后父亲看到村民看病难,于是主动回到老家为村民就医提供方便,受到十里八乡群众的欢迎。父亲一辈子从医,做到了不忘初心,坦坦荡荡,遵从医者仁心,仁术济世,造福一方百姓。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但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医院的每一个角落,留在了每一位老患者的心里。每当看到这张照片,都会让我想起他为医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也会想起他那坚定的眼神、执着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这张照片,不仅是他一生的写照,更是医院发展历程中的一段难以抹去的记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为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福祉而不懈奋斗。
口述者简介
李加亮,潍坊市中医院后勤保障部职工,曾连续5年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1994年至今被推荐为职工代表参加中医院历届职工代表会议。爱好文艺创作,经常参与公益演出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随潍坊市星空乐团艺术团演出,在“十笏印象”音乐展演活动中获得三等奖。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整理
通讯员:张亚男 蔺健春
编辑:刘小丽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