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七十年悬壶济世,七十载杏林春暖。自潍坊市中医院建院之初,至今已历七秩春秋。这七十年,是医者仁心与精湛医术交相辉映的七十年,是无数生命在这里重获希望的七十年。在潍坊市中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岐黄薪火70年》这本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温情记忆的书籍,如同一把钥匙,轻轻旋开了过往与现在的连接之门——这里有医患之间的信任托付,有青年医师的成长印记,也有老一辈医者筚路蓝缕的赤诚初心。这些故事,是仁术与仁心的交织,是传承与创新的对话,更是潍坊市中医院七十年砥砺奋进的生动注脚。自6月5日起,新派客户端对书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连载。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温暖的瞬间,铭记那些为生命奋斗的身影,感受那份永恒的医患深情。
绝处逢生
□庄静
庄静在查房时为科室医生讲解患者病情。
在我面前笑呵呵的大叔姓王,三个月前,很难想象他能如此健康地站在我面前与我交谈。
王大叔已经确诊肺癌四年了,他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幸运的是,基因检测发现了可靶向的突变;不幸的是,这是一个罕见突变,可选择的靶向药价格昂贵,没有纳入医保,对患者家庭来说是极大的经济负担。王大叔的孩子很孝顺,咬咬牙,还是决定让他服用靶向药。没想到,这靶向药一吃就是两年,最后还是产生了耐药。王大叔不得已接受了化疗,在不断更换治疗方案后,病情控制得还算不错。不知从哪天起,王大叔就再也没有来过医院,我也因为工作繁忙把他给忘记了。
我再次见到他时已经距离最后一次治疗半年了。
一天,我正在门诊,一个十分虚弱的老人喘着粗气,在家属的搀扶下走进诊室。
“主任,好久不见。”他憔悴的脸上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我仔细辨认,才认出是王大叔,和之前相比他已经消瘦了许多,满脸的焦虑与疲惫。
经过仔细了解,我才知道,王大叔自半年前最后一次化疗后,自认为病情稳定,便一直在家休养,中药也没再继续服用。但是近两个月,他的体力明显不如之前,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喘憋的症状也愈发明显了。
我知道王大叔在半年的治疗空档期里病情有一定进展了,但当我看到他的CT胶片时,还是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惊:满肺大大小小近百个转移瘤,仿佛树枝上挂满的果实,占据着他的整个肺脏。而更要命的是广泛的癌性淋巴管炎,这才是导致王大叔现在呼吸困难的元凶!
癌性淋巴管炎,简单来说,就是肿瘤侵犯到了淋巴管,治疗极其棘手。而且王大叔的体质已经不支持他做强烈的抗肿瘤治疗。这时,我明白王大叔可能已经走到了疾病的终末期。
果然,在短短的半个月内,大叔的病情急剧进展,呼吸困难、胸闷憋喘的症状持续加重,导致王大叔只能长时间卧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他忍受着痛苦,还看不到康复的希望,对症解痉平喘的药物只能缓解暂时的症状,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药物所能获得的缓解时间越来越短,长期使用激素还存在着免疫力低下、真菌感染等风险。呼吸困难带来的濒死感让他倍感恐惧,家人在一旁痛心又无助。
“主任,还有什么好办法吗?”这一天,王大叔的儿子再次找到我。现在仅有的一线生机是匹配靶向药,我建议再给王大叔做一次基因检测。但王大叔的儿子思量再三,觉得即便真的有别的靶向药可以用,也不能完全保证药到病除,而且靶向药有什么样的副作用还不清楚,可能会加速王大叔的体能消耗。
“我明白你所顾虑的,无非是担心你父亲耐受不了靶向药的副反应,这样,先做上基因检测,在出报告的这几天,我再给大叔试着调一调方子,如果体质能提一提,我们就上靶向治疗。”王大叔的儿子非常感激地点头,接下来就是静静等待检测报告结果。
从中医角度看,癌性淋巴管炎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密切相关,正气不足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得癌毒得以侵入并留滞体内。另外,癌性淋巴管炎的病理变化多与痰湿、瘀血有关,常伴有炎症反应,中医认为这是热毒内蕴的表现。热毒与痰湿、瘀血相互作用,导致病情加重。明确病机就可以拟定治则,应投清热解毒、化痰祛湿、扶正固本之剂。除了中药内服,我还为王大叔安排了艾灸、按摩等外治法,以增强治疗效果。
几味中药下去,大叔排痰比之前顺畅,气道没有痰栓,呼吸也比之前更通畅,但是病灶始终没有被消除,仍然有呼吸困难阵发性加重的情况。我深知这不是长远之计,要想救大叔的命,还是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终于,五天后基因检测报告发送给我。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点开查看,在加载页面的过程中,我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儿。
“还是之前的突变!有药可以用!有药可以用!”我心里激动得不能平静,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但我立刻又冷静下来。我需要根据指南结合经验,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专业的建议,而不是意气用事。况且,即便是四年后,这个突变依然是罕见突变,指南推荐的靶向药同样价格不菲。即便大叔目前体质有所改善,但运用经验不足,靶向药的副作用也是未知数。同时,我们还要考虑王大叔对药物的耐受性。这些都需要我和家属沉着冷静地做出决定。
没想到的是,王大叔的儿子异常果断,决定使用靶向药。可能是这段时间大叔经历的痛苦让他的家人不愿再等待。但我仍然不放心,仔细翻阅说明书并查阅大量临床试验数据资料后,我建议让王大叔减半服用靶向药,王大叔的儿子也采纳了我的建议。
没想到奇迹真的发生了!王大叔开始服用靶向药后三天,胸闷憋喘的症状就开始缓解,排痰也逐渐顺畅,吸氧流量慢慢减少。半个月后,他已经能够脱离氧气,循着床沿下床了。靶向药发挥了我们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这真是奇迹!
但是高兴之余,我们也不能忽视靶向药的不良反应。果然,血压升高随之引发的头晕头痛、全身乏力等不良反应都慢慢体现出来,即使是减半的药量,不良反应也不容小觑。这时候,正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时候了。
肺癌在传统医学中属于“肺岩”“肺积”等范畴。《医宗必读·积聚》中说:“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然而,王大叔的病机并没有这么简单。多次靶向、化学治疗对机体的损害,已经让正气受到严重的损害。但正虚的根本又是癌症本身所致,其本质是因实致虚的。那么,在急性期,我们需要扶正固本,帮助患者恢复正气以抗邪;在稳定期,则应该以祛邪为主。结合现代药理学,适当选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中药,同时兼顾靶向药不良反应的病机本质,就能够拟定出扶正、抗瘤、增敏、减毒为一体的方剂。此外,中医特色疗法的加入,兼顾每一个细节也非常重要——乏力方穴位贴敷治疗、通便贴保持大便通畅、艾灸足三里提高免疫力、下肢按摩预防血栓形成,这些都是应该考虑和注意的。
就这样,王大叔的症状逐渐改善。出院的前几天,他都独自披着外套在病房的走廊上来回溜达,看看墙上的宣传海报,和路过的护士唠上两句。在住院的这两个多月里,他经历了绝处逢生生,真是惊心动魄。
出院的时候,他拎着一大包中药,笑呵呵地来办公室找我,说:“主任,出院的中药我拿上了,我出院都靠它了。”他拍了拍手里的中药,像得了什么宝贝。我跟他交代了出院注意事项,怎么饮食,怎么进行体能恢复训练,什么时候复查,什么时候调整中药,他都一一记下,才和家人一起离开。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我才发现曾经那个开朗的王大叔又回来了。
如今,王大叔还继续接受着靶向药加中药的维持治疗。每一次来复诊,病情症状、舌苔脉象都有些许的不同,我也随症加减,力求开出最好的方子。王大叔也总是非常满意地拿着调好的方子离开。但是我知道,王大叔终有一天病情还会进展。怎么努力运用中药减轻他的不良反应,提高他的生存质量,延长靶向药的获益时间,是我需要不断考虑的。
其实,在临床上还有很多像王大叔这样的例子,治疗效果也喜忧参半,但我仍相信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突破肿瘤治疗格局的关键所在。如今,我依然通过中西结合的诊疗思维,坚持在临床和科研的一线,这是时代赋予每一个中医人的责任与使命,我必将穷极一生致力于此。
口述者简介
庄静,潍坊市中医院东院区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学院中医临床教研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流动项目主任,享受山东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东省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学术领军人物,齐鲁卫生与健康杰出青年人才,鸢都学者青年专家;先后主持并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1项,发表高水平SCI及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整理
通讯员:张亚男 蔺健春
编辑:王首荣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