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我要做一个最大最漂亮的蒙古包!”“我的蒙古包上要画满花朵!”7月2日下午,潍坊市奎文区东关街道苇湾社区儿童之家传来孩子们兴奋的欢声笑语。这是“青春暖童心,志愿伴成长”儿童关爱系列活动现场,潍坊市基本民生保障服务中心携手潍坊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1+1”志愿服务队走入苇湾社区,以蒙古包为载体,开展边疆文化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解码民族文化基因。
活动中,40余名小学生跟随大学生志愿者首先学习中国地图,了解边疆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风俗文化。志愿者巧妙挖掘折纸艺术中蕴含的几何原理与空间结构智慧,引导孩子们剪裁、折叠、拼接,在动手实践中直观感受数学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从对称绘图到折叠角度及构建稳固的穹顶,再到耐心拼接围壁形成完整空间,每一步都是对数学概念的生动诠释。当亲手制作的迷你蒙古包稳稳立在桌上时,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欢呼声此起彼伏。看着自己用双手“搭建”起象征草原家园的蒙古包,一种对游牧民族生活智慧的敬佩油然而生。
“这次活动让我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和孩子们相处的时光充满快乐,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价值。”活动结束后,志愿服务队成员、社区代表纷纷分享此次活动的感悟与收获,大学生代表侯昱竹感慨道。
苇湾社区儿童主任王亚男表示:“社区一直十分关注儿童的成长与教育,这次活动为孩子们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下一步,社区也将继续积极配合,为孩子们创造更多优质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此次多方协同开展的实践活动,是文化传承与育人模式创新的一次成功尝试。以蒙古包为纽带,将边疆文化、数学实践与青少年成长紧密联结,让文化教育真正“活”了起来。
新派融媒体记者:李国栋/文图
编辑:王首荣 祝超 韩镇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