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潍坊资讯
岐黄薪火70年㉗|苏秀贞:悬壶三十载,人间有清欢
2025-07-01 11:06:28 编辑:刘小丽

  编者按:七十年悬壶济世,七十载杏林春暖。自潍坊市中医院建院之初,至今已历七秩春秋。这七十年,是医者仁心与精湛医术交相辉映的七十年,是无数生命在这里重获希望的七十年。在潍坊市中医院建院70周年之际,《岐黄薪火70年》这本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温情记忆的书籍,如同一把钥匙,轻轻旋开了过往与现在的连接之门——这里有医患之间的信任托付,有青年医师的成长印记,也有老一辈医者筚路蓝缕的赤诚初心。这些故事,是仁术与仁心的交织,是传承与创新的对话,更是潍坊市中医院七十年砥砺奋进的生动注脚。自6月5日起,新派客户端对书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连载。让我们一起铭记那些温暖的瞬间,铭记那些为生命奋斗的身影,感受那份永恒的医患深情。

悬壶三十载,人间有清欢

□苏秀贞

  苏秀贞(中)与科室医生进行病例讨论。

  白露凝窗的秋夜凌晨,乍寒难眠,伴着案头银针泛着温润的光,回忆着三十年行医路上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些比星辰还亮的瞳仁,盛着人间最清澈的暖意。

  初春诊室氤氲着药香,不由地让我想起一位老阿姨,虽哑声多年,但是她妈妈般的眼眸仿佛能读出好多话。每每回应她的哑语,她总是比画着将食指竖在唇边,炽热的眼神里说的是:“少说些话,少说些话……”我知道,她是心疼我说话太多,让我保护好嗓子。

  盛夏的蝉鸣里,总让我想起一个爱跑爱跳爱摔跤的小太阳。那个揣着纽扣、石子来看病的夜尿娃,如今该是挺拔的青年了吧?5岁的娃娃,每次都献宝似的把他精心收藏的“宝贝”送给我,眨巴着大眼睛期待着我的喜欢。亲爱的宝贝,你可知道,这些“宝贝”也是我最珍贵的“宝贝”,我收藏了二十多年,如同收藏童年最赤诚的星光。

  最难忘深秋那个蹒跚的剪影。三岁的脑瘫宝宝总是牵动着我的心,记忆中的他很怕疼,但是每次就诊前夜,都要奶奶给他洗澡抹香香。“阿姨闻见香香,扎针就不疼了。”纯真的眼神,真诚的稚语,让满室银针都柔软成最温暖的光。现在,那个奶奶口中“在报纸上看到阿姨照片都要亲一亲”的小伙子长大了,真为他高兴。

  冬日之时诊室忽现故人。一个高挑少年搀着母亲立在门边,俏皮地让我猜猜他是谁。还未及相认,他忽然孩子气地掏出AD钙奶给我,顷刻间,记忆如潮水般涌入。这是当年那个被判定没有希望但却出现了奇迹的娃娃——小雨,当年的他,爱给阿姨送好喝的饮料,我天天盼着他好好长大,盼着吃他的喜糖。看着站在面前这个已然一米八高的大小伙儿,跟我记忆中那个跌跌撞撞扑进我怀里的精灵鬼慢慢重合,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最沉甸甸的礼物来自一位百里外的老阿姨。她拖着满车跨县挖来的苦菜和一袋用一粒粒挑拣的玉米磨的玉米面,伴着傍晚的夕阳送进我的诊室。“闺女,尝尝老家的野菜和我亲手磨的玉米面。”推辞的话还没说出,就被老阿姨这句话感动地哽咽了,满身疼痛的她这是费了多大功夫啊!这比任何荣誉都珍贵,我无以为报,唯有更加用心,才能不负她的信任。

  最甜蜜的牵挂来自好姐妹,心疼我经常不按时吃饭,总是变着法投喂我,看我两院区赶场似的坐诊,总会刻意绕路送我到坐诊院区,只为了让我路上能多休息几分钟;还有一位饱受失眠折磨的焦虑症小伙,治疗好转后怯生生地问我:“我能叫你妈妈吗?我不治疗的时候能来看你吗?”当然能了!怎么不能呢?

  晨起对镜理鬓,忽见银丝如月华绽放,镜中叠映着无数面容:打着手语的阿姨,蹒跚学步的娃娃……原来三十载春秋,是患者们用真情为我织就的锦缎,让我明白医者真正的良药,从来都是双向流淌的温暖。天色忽已明,候诊区又传来熟悉的叫号声,我抚平白衣相迎,恍然看见三十年前的自己正推门而来……

  口述者简介

  苏秀贞,潍坊市中医院针推中心主任,主任中医师,山东中医药大学针灸专业和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中医学院针灸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资深潍坊名医、澄江针灸学派传人,山东省针灸学会副会长。创新“改良无痛麦粒化脓灸”,独创“振针助力针法”,两个项目均入选山东省卫健委“齐鲁医派中医药特色技术推广项目”。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整理

通讯员:张亚男 蔺健春

编辑:刘小丽 祝超 李爱花

一审:慈兆庆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