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潍坊资讯
中药材种出增收致富“良方”
2025-05-20 17:28:51 编辑:刘小丽

  

  新派讯 5月13日上午,阳光洒满田野,记者走进诸城市百尺河镇的华医华药(诸城)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垄垄白花丹参长势喜人。青绿茎秆笔直挺拔,卵形叶片肥厚油亮,成串的银白花穗从枝头炸开,每朵小花都像半开的铃铛。“这些都是我们今年新栽种的苗子,成活率很高。”种植基地负责人李桂森表示,为保证所种药材的品质,种植基地不仅需要定期拔草、修整,就连灌溉所用的水,都是取自200米以下的地下水。“这些水可以直接饮用。”李桂森指着田地旁的蓄水池说。

  基地负责人查看白花丹参长势。

  “白花丹参属于丹参族中极品,是山东独有的珍稀药材,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等作用,除了根茎可以入药之外,叶片也可炒制成茶,浑身都是宝。”华医华药控股集团执行经理李栋梁介绍。“鲜品亩产量能够达到1000公斤左右,可晒制成300公斤的干货。采收之后,我们将进行提纯,生产成口服液,这个口服液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的一个专利药。”李栋梁说。

  白花丹参长势喜人。

  在不远处的田地里,鸡头黄精舒展着油亮的叶片,何首乌藤蔓交织成绿色帷帐,共同勾勒出一幅现代版“本草纲目”的产业画卷。“2022年,我们华医华药控股集团在百尺河镇盆渠社区陆续流转了1000多亩土地,建设道地药材种植加工基地,开始规模种植白花丹参、鸡头黄精、雌雄何首乌、野生酸枣等齐鲁道地药材,并于2023年成立专业合作社。”李栋梁说,合作社积极探索可供复制推广的中药材种植模式,致力于将齐鲁道地药材打造成优质特色农业产品和乡村特色富民产业。

  产业链延伸也带来了新机遇。得益于种植基地的落地,周边村民既获得了一定的土地流转收入,又能在每年的丹参收获期进基地打工。据李栋梁介绍,基地一年的总用工费用在60万元左右,为周边群众提供了一份额外的收入。“我在这干了两年了,春天栽种、打药,秋天收获,一年能挣两三万元。”盆渠社区居民台树田说。

  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百尺河镇立足资源禀赋,狠抓产业结构升级,依托本地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让中药材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金“药”匙。“我们将持续发挥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环境条件,结合推进党组织引领合作社,进一步瞄准中药材产业方向,通过项目引领、能人带动等方式,不断激发群众发展中药材的积极性,带动集体和群众实现‘双增收’。”百尺河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新派融媒体记者:张耀中/文图 窦浩智/视频

编辑:刘小丽 祝超

一审:韩镇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