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潍坊资讯
潍坊昌邑市人民医院:致敬生命的守“护”者
2025-05-11 22:25:00 编辑:邢敏

  新派讯 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在潍坊昌邑市人民医院,无数白衣天使正以他们坚定的步伐和温柔的眼神,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近日,记者走进昌邑市人民医院,倾听两名白衣天使在护理一线的点点滴滴。

重症医学科护士王鹏:

守护“生命之门”的“男”丁格尔  

王鹏(左)和同事在交流患者护理方案。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护士往往是温柔细心的女性形象。然而,有这样一群身着白衣的男性,他们同样践行着“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被亲切地称作“男”丁格尔。

  王鹏是昌邑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的一名男护士,他身形清瘦却气质清爽,在这个离死亡最近却又充满希望的地方,凭借坚韧、专业与爱心,书写着一段段不平凡的护理篇章。

  2020年,25岁的王鹏以“男护士”的身份迈入了ICU的大门。周围的质疑声纷至沓来:“小伙子为啥选这行?ICU又苦又累,能坚持下去吗?”面对这些质疑,王鹏没有立刻作答,直到经历了一次值夜班的切身体会,让他找到了自己坚守的答案。

  当时正是深夜,一位患者血氧突然急剧下降,呼吸心跳骤停。王鹏第一次参与到如此紧急的抢救中。在那半个小时里,他争分夺秒,与死神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当看到患者的心率逐渐恢复正常的那一刻,王鹏内心被深深触动,他真切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当初的选择。“ICU的护士就像是在悬崖边紧紧拉住患者生命的人,我愿意用自己的肩膀扛起这份责任。”王鹏坚定地说道。

  尽管ICU的患者大多处于昏迷或镇静状态,无法给予回应,但王鹏始终坚信“以心换心”的力量。他把每一位患者都当作自己的亲人,用实际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力量。在进行每一项操作前,他都会轻声细语地安抚患者,尽管患者可能听不到;他会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让患者在病痛中也能保持整洁与尊严;他还会与患者家属耐心沟通,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尽量缓解家属的焦虑与不安。

  ICU既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见证奇迹最多的地方。去年冬天,一位重症肺炎的老人因呼吸衰竭插管上呼吸机,病情十分危急。老人的肺部仿佛灌了铅一般沉重,在老人上机的7天时间里,王鹏和同事们几乎寸步不离。他们每天仔细观察并详细记录老人的各项指标,定时为老人翻身拍背、吸痰护理,还用棉签蘸水一点点湿润老人干裂的嘴唇。在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料下,老人终于迎来了撤机的那一天。当老人颤抖着写下“谢谢”两个字时,王鹏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护理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用温暖去对抗冰冷的仪器,用耐心去唤醒生命的希望。

  王鹏体重只有118斤,他却搬运过重达200多斤的患者。在护理工作中,他每天的步数常达2万步,展现了男护士独特的优势。在重症医学科,患者的生命体征需要24小时不间断监测,任何细微的变化都可能关乎生死。王鹏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时刻守护在患者身旁。他熟练操作着呼吸机、心电监护仪、血滤机等医疗设备,精准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数据;为患者翻身、拍背、吸痰,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细心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尿量和伤口情况,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在他和同事们的默契配合下,许多患者成功转危为安。

  王鹏,这位年轻的男护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生命至上,永不放弃”的誓言。他在ICU的一方天地里,用坚韧与细致守护着每一个生命,用爱与责任书写着人生精彩篇章。

呼吸内科护士长刘雪青:

让生命在一呼一吸间收获希望

刘雪青(右)在护理患者。

  在昌邑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有一位倍受尊敬的护士长——刘雪青。她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已有32年,从急诊科到心内科,再到如今的呼吸内科,她在护理岗位上默默耕耘,将青春与热血倾注到患者健康的事业中。作为副主任护师,她不仅是科室的“定海神针”,更是患者心中的“提灯女神”。

  “刘护士长扎针技术一流,讲解病情还特别生动,我们一听就懂,心里踏实多了。”呼吸内科病房里,患者张大爷对刘雪青赞不绝口。刘雪青的护理操作技术堪称行业典范,静脉穿刺、导尿、吸痰、动静脉采血、插胃管等操作,她样样精通。在静脉留置针穿刺方面,无论患者血管条件多么复杂,她都能做到一针见血。面对长期卧床、昏迷不醒的患者,插胃管是极具挑战的工作,但她凭借丰富经验和精湛技术总能圆满完成任务。

  在呼吸内科,对于患者来说,自由顺畅地呼吸是一种奢望。为缓解患者呼吸困难,吸痰是刘雪青常做的工作。有一次,刘雪青为一位80多岁的危重患者吸痰时,患者一个喷嚏喷了她一身。看着患者难为情又憋青的脸,她微笑着安慰,待吸痰结束后才从容清理好自己。呼吸内科患者年龄大、病情复杂易反复、急危重症多,这让刘雪青养成了争分夺秒的习惯,她总是最早到病房、最晚离开岗位。作为护士长,刘雪青把科室管理得井井有条。她笑着说:“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扛起责任与担当,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就得奉献力量。”

  作为护士长,刘雪青不仅是患者的守护者,更是护理团队的引路人。对每个护理环节刘雪青都严格要求,追求精益求精。她格外重视年轻护士的培养,带领年轻护士苦练护理技术操作,在医院组织的年轻护士技能操作比赛中,团队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年轻护士们迅速成长,成为科室的中坚力量。

  同时,刘雪青还带领科室开拓护理新技术,培养呼吸专科护士,开展三维呼吸康复护理。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推出“呼吸操+振动排痰+营养支持”个性化方案,使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150米。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稳定期-居家期”全程管理路径,让患者年再入院率下降35%。今年72岁的患者明先生,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护下,经过3个月肺康复训练,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重新获得生活自理能力。

  刘雪青表示,护理工作不仅要治疗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她创新开展“呼吸故事会”活动,鼓励患者分享抗病经历,护士们将故事整理成册或录制音频,为其他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同时开展叙事护理,让责任护士与患者加强沟通,了解其内心世界,并提供个性化心理关怀。这些举措不仅提高了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也提升了住院患者的满意度。

  从年少青涩的护士到如今经验丰富的护士长,刘雪青的足迹叠印在昌邑市人民医院的走廊里。她说:“护理是呼吸之间的事——患者的一呼一吸,就是我们的一心一意。”

  刘雪青的故事让“护士”二字具象为无数个细微瞬间:凌晨3点的血压监测、为患者暖手的输液袋、永远快步走的背影……这或许就是南丁格尔灯盏在当代散发的微光。

  新派融媒体记者:王路欣 王冰 宋国栋 /文图

  通讯员:刘晓媛

  编辑:邢敏 祝超

  一审:韩镇 二审:刘鹏 三审:王志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