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派讯 近年来,潍坊坊子区政法系统关工委聚焦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点难点问题,创设“五站合一”“五社联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力量,有效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坊子区检察民政人员互聘仪式现场。
健全机制,凝聚未成年人保护合力。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深度合作机制,出台《关于建立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合作机制的意见》,由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统筹区检察院、团委、妇联、关工委、民政、教体、卫健等部门力量,深入沟通合作,未保工作实现相向而行。建立人员互聘机制,检察机关聘请街道和村(社区)两级民政工作人员担任未成年人保护监督员,民政部门聘任具有社工资格证或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检察人员担任街道级未成年人保护站的法治副站长,实现职能优势叠加发力。
“五站合一”示意图。
“五站合一”,构筑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强化未成年人保护资源要素整合,依托各街道(发展区)未成年人保护站,融合建设“小风筝”工作站、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五站合一”工作模式,通过共用一个场地,共建服务队伍,整合站点职能,将部门力量下沉到站点,将基层服务触角延伸到户、落实到人,实现未成年保护工作由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的转变,在全区范围内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良好局面。
“五社联动”示意图。
“五社联动”,延长未成年人保护链条。在全区范围内构建“检察官+儿童主任+未保监督员+社工+志愿者”的工作队伍模式,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培植壮大镇域未成年人观护帮教专业力量,拓展未成年人观护帮教新模式。充分借助“五社联动”模式优势,开展“捐资助学圆梦大学”“石榴妈妈有办法”“益童行动伴苗成长”“爱在金阳助学圆梦”等一批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项目,长期为未成年人提供综合保护,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误入歧途,拓宽未成年人保护“心”路径。
新派融媒体记者:刘晓杰 文/图
通讯员:刘雪萍 李慧冬
编辑:王惠
一审:王惠 二审:王叶妮 三审:韩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