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宝宝刚出生就住院了,被诊断为高危儿,需要住院观察治疗。家长一旦看到自己的宝宝被贴上“高危儿”的标签都会十分紧张,很担心自己的宝宝会发育不良,甚至发生残障。所以正确认识高危儿,加强出生后的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高危儿的发育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是高危儿?
高危儿是指在胎儿期、分娩时、新生儿时期产生的具有已知或有潜在风险导致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
高危儿的风险因素
高危儿如何进行随访?
对所有高危儿应进行长期、全面、规范的随访管理。早期发现异常、早期康复干预、能使高危儿在可塑性较强的脑功能修复期得到及时治疗,使这些婴儿有更好的生长发育状态以及后期更好的学习和适应能力。
建议:6月龄以内每1~2个月随访1次,6月龄至1岁每2~3个月随访1次,1岁以上每3~6个月随访1次,情况特殊者可增加随访频次。随访内容:体格检查、生长监测与评价、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的监测和评估等。
高危儿的家庭监测10条
1.整天哭闹、不睡,喂养困难,头、下颌、四肢频繁抖动;
2.婴儿手脚经常用力屈曲或伸直、打挺;
3.满月后头总往后仰,不能竖头;
4.三个月俯卧位不能抬头(头不离床)、不会翻身;
5.四个月总紧握拳,拇指紧贴手掌、内收;
6.五个月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
7.六个月扶立时总尖足,足跟持续不能落地;
8.七个月不能发“爸,妈”音;
9.八个月不能独坐,不会爬;
10.视听反应差,眼神呆滞。
如有以上表现及时就医检查!
供稿│新生儿科谢菲刘欣
编辑│姜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