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锐评
新派锐评 | 康熙是洪承畴的儿子?历史不容流量“魔改”
2025-11-11 18:58:51 编辑:赵越

康熙是洪承畴的儿子?历史不容流量“魔改”

□新派特约评论员 赵亚琼

  2025年10月底至11月初,一则“康熙皇帝是明末降臣洪承畴之子”的传闻在各大社交平台疯传,被网友称为“洪清假说”。截至11月9日,社交媒体上“康熙洪承畴”话题下已有2.5万条帖子,总浏览量突破524万次,迅速登上微博、抖音等平台热搜榜,引发全网“吃瓜”讨论。

  这则荒诞不经、史料与科学皆难佐证的谣言,却如同病毒般在部分平台扩散,折射出光怪陆离的网络生态背后,一场关于民族记忆与精神根基的无声较量,正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进行着。

  资料图片

历史不应该成为流量的“牺牲品”

  舆论生态被污染之后,早早就有专家出来辟谣,从基因证据、史料记载、常识矛盾等方面,给予了有力反击。

  然而,在“注意力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部分网络内容生产者与平台推送机制,将历史真相视为可以随意打扮、甚至肆意扭曲的“流量密码”。

  “康熙是洪承畴儿子”这类谣言,其炮制者深谙传播学中的猎奇心理,将严肃历史解构成充满宫闱秘事、身份错位的“狗血剧”。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仅以热度为导向而缺乏必要的真伪甄别,在这场狂欢中扮演了“帮凶”角色,它不问真伪、只求热度,使得这类极具颠覆性、戏剧性的精神“毒糖果”被精准推送,反复触达用户,形成信息茧房内的“三人成虎”。

  这场闹剧的背后,是“流量为王”的冰冷逻辑。为了点击率与用户时长,内容生态的底线被一再突破,历史沦为博取眼球的廉价道具。当历史的庄严让位于眼球争夺,被污染的将是社会的文化土壤和年轻一代的集体记忆。

警惕潜移默化的意识“侵蚀”

  这并非孤立事件。就在前几天,作业帮APP因一道“学生跳楼”的物理习题登上了热搜。题目将一名高中生坠楼事件描述为“受地球引力作用的自由落体运动”,并要求计算其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这种将悲剧事件简化为冷冰冰公式的表述方式,不仅对学生群体造成潜在伤害,更暴露出平台在内容设计上的严重价值偏差。

  从引诱未成年人建立错误价值导向,到对古代历史人物关系的凭空捏造,潜移默化的意识“侵蚀”已延伸至文化传承的各个层面。这些内容往往披着“学术研究”“娱乐解构”的外衣,企图侵蚀我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自信与历史认同。

无聊谈资的背后到底是什么

  这类历史谣言,看似是无伤大雅的谈资,但其广泛传播所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清代龚自珍曾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共同的记忆根基与精神纽带。倘若历史可以被随意篡改、恶意扭曲,那么植根于此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便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意识形态渗透是一场无形的战争,它藏身于日常的信息洪流中,形式百变,难以发现。我们必须擦亮双眼,保持清醒——守护精神阵地,就是守护我们的根和未来。

编辑:赵越 孙锦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