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锐评
新派锐评 | 别被“伪健康”标签给忽悠了
2025-11-06 11:12:09 编辑:赵越

别被“伪健康”标签给忽悠了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孙瑞荣

  据《法治日报》报道,当“无糖”“零添加”“超级食物”“儿童专用”成为食品包装上的高频词汇,当健康焦虑化作消费选择的重要依据,一些商家借机用精心设计的概念标签、模棱两可的宣传话术,将普通食品包装成“健康神器”,既违反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刚性要求,也辜负了消费者对健康生活的期待。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许多人陷入健康担忧之中。在健康意识日益提升的当下,消费者在选购食品时,目光总会不自觉地被“无糖”“零添加”“儿童专用”等标签吸引。商家正是抓住了这种心理,将普通食品贴上“伪健康”标签,利用消费者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和对健康的迫切追求,诱导其消费。

  这些看似充满“健康感”的词汇,其实是商家精心编织的“陷阱”,不仅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更可能对健康造成威胁。比如一些“儿童专用”饼干,成分与普通饼干相差无几,却因“儿童”二字,价格大幅上涨,不少家长仍甘愿买单。

  而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商家的营销手段也在不断“升级”,变得更加隐蔽和具有迷惑性。以往,商家可能会直接宣称产品“无糖”“零添加”,而现在,他们会采用模糊表述,如“不添加蔗糖”,却不说明是否添加了其他糖类;或者在包装上用醒目的字体突出“健康”“营养”等词汇,而将关键的成分信息用极小的字体标注在不显眼的位置,让消费者难以察觉。

  要彻底治理食品“伪健康”标签,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对虚假宣传、误导消费等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商家的违法成本。企业作为食品生产和销售的主体,应坚守诚信经营的底线,摒弃短期利益诱惑,不搞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市场份额。

  消费者也应提升自身的辨别能力,学会通过科学的方法判断食品的真正价值。同时,要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认识到健康饮食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能仅仅依赖某一种“健康食品”,还需要注重饮食均衡和营养。

  只有多方形成合力,才能让食品市场回归健康、有序的轨道,让消费者真正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编辑:赵越 孙锦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