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小微全面突围
看潍坊奎文如何“数智破局”
□新派特约评论员 张洋
制造业要摆脱“大而不强”的困境,数字化、智能化是关键。它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传统制造“换骨重生”的核心密码。近年来,潍坊市奎文区的“数转智改”实践,从龙头到小微全面突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龙头企业的“智变”最具说服力。过去靠人工盯产线的传统工厂,如今凭省内首个“数字化驾驶舱”实现全流程智控。这一系统绝非“花架子”,正相反,它是以大数据、物联网为核心的“工厂大脑”。浩泰机械借此实现年产50万台套发动机缸体缸盖,效率飙升50%,下半年订单爆满且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正是说明:对龙头企业来说,“数转智改”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发展的必答题,“云+网+厂”就是传统制造向高端跃迁的最优路径。
“小而精”企业亦能在数智浪潮中破局。不少人认为数字化是大企业“专利”,中小企业难以涉足,但和创智云狠狠打破了这一偏见。它手握28项专利,年投500万元用于研发,打造“手机控厂”云平台——客户通过手机APP即可实时监测设备状态、远程调整参数,实现“一部手机掌控全局”。这种“指尖上的服务”,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上半年营收破4000万元、增长超10%等数据就是有力证明。奎文区并未只捧龙头,更给了中小企业“小而精”的突围机会,让每个企业都能找到适配的数字化路径。
企业转型突破离不开生态支撑。很多地方搞产业升级,要么只重项目引进、不管后续发展,要么只看短期效益、忽视长期生态。但奎文区用“腾笼换鸟”盘活低效土地、建园区搭平台,将“优存量、扩增量、提质量”的产业链思维落到实处。推动龙头企业牵头延链补链,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冲击“隐形冠军”,甚至实现了97%规模以上企业数字化覆盖。这种“政府搭台不拆台、企业唱戏不抢戏”的生态,正是“数转智改”落地生根的关键。
奎文区的实践远非单一区域案例,更印证了一个道理:“数转智改”不是单点突破的“独角戏”,而是龙头引领、小微跟进、政策托底的“大合唱”。这样的奎文,既能领跑智能制造,更值得产业升级地区借鉴。毕竟,让每个企业在数字化浪潮中找到位置,才是真的高质量发展!
编辑:冯淑杰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