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融合暖夕阳 绘就银龄幸福新图景
□新派特约评论员 齐晓军 闫轶哲
今年10月是第16个全国“敬老月”,主题是“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于10月10日至31日开展活动。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尺。潍坊正以一系列实打实的助老举措,勾勒出一幅“养老”向“享老”跨越的温暖画卷。
养老服务的根基,在于解决老年人最迫切的生活需求。潍坊遍布全城的七百多处助老食堂解决了老年人“吃饭难”的痛点,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家门口,烟火气中交织着老人们的欢声笑语,让“舌尖上的幸福”触手可及。这看似简单的一餐热饭,背后是城市对老年群体生活细节的精准洞察,是把服务做到心坎上的民生温度。而老年大学的火爆、广场舞的热闹,则让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焕发新生。课堂上的研学研讨、广场上的活力律动,让老有所学成为日常,老有所乐浸润时光,实现了从“退休”到“焕新”的生活蜕变,彰显了潍坊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高度关注。
如果说生活服务是幸福的底色,那么专业的医疗康养保障就是幸福的底气。潍坊深谙老年人“病有所医、老有所依”的核心诉求,在医院内打造专业特色的养老服务,将医疗资源与养老需求深度融合。这种医养结合的模式,打破了医疗与养老的壁垒,让老年人在面临健康问题时能够得到更加及时、专业的照料,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照护难”的焦虑,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筑牢安全防线。这种“生活有温度、健康有保障”的双重守护,正是潍坊养老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爱满夕阳,情暖潍坊。从助老食堂的烟火气到老年大学的书卷气,从广场上的活力四射到医院里的安心守护,潍坊的养老事业没有停留在保障基本的层面,而是向“品质享老”不断升级。实践证明,养老事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精准对接老年人的多元需求,既要做好柴米油盐的民生实事,也要筑牢医养守护的专业屏障,更要搭建精神富足的成长平台。
潍坊的暖老实践,是城市文明程度的生动体现,更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统美德的现代诠释。当一座城市把老年群体的幸福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将助老举措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一个角落,将“敬老月”的暖流转化为滋养整个社会的永恒底色,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便会油然而生。潍坊用温度筑牢幸福底色,构筑一个具有充满人文关怀的老年友好社会,让每位老人都能在岁月里安享稳稳的幸福,在城市的关怀中绽放银龄光彩。
编辑:韩佳 孙锦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