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锐评
新派锐评 | 违规探险有风险 莫要任性去冒险
2025-10-23 11:00:09 编辑:赵越

违规探险有风险 莫要任性去冒险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薛静

  据《法治日报》报道,10月5日,多名徒步爱好者私自进入青海祁连山区冷龙岭未开发区域,导致1人因失温及高原反应不幸遇难,其余251名被困者经72小时紧张搜救后获救。这起事件再次以生命为代价,敲响了违规探险的警钟。值得警惕的是,此类违规探险并非个案。随着“户外热”持续升温,一些社交平台上涌现出大量标榜“小众”“出片”的徒步打卡点,吸引不少“驴友”和“小白”前往。记者经过调查发现,这些所谓景点多数未经商业开发,属于游客自行发掘的“野景点”。

  近年来,“户外热”持续升温,在人迹罕至的陡峭山野中拍出一组与众不同的“大片”,成为许多“驴友”的心愿。但随着参加户外探险的人数增多,不正规的组织机构也纷纷冒头,“交钱就能上山”,既没有专业的设备和工具,也没有丰富的户外经验,组织者、参与者都将安全抛至脑后,由此酿成了一桩又一桩的悲剧。

  人类似乎生来就有探险的基因,那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对发现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伴随着人类走向世界各个角落。可以说,没有对外界事物的求知欲,人类也无法站到生物链的顶端。进入现代社会,户外探险方兴未艾,深受人们欢迎。但在经验和装备都不足的情况下,贸然进行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仅对自身生命安全构成了威胁,还给社会救援和公共资源造成了负担,这种行为着实有些任性。

  户外探险,安全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因素。面对随时会出现不可抗因素的大自然,专业人员尚有危险,更何况毫无经验的业余爱好者。追求“诗与远方”是个人权利不假,但个人权利不能凌驾于社会权利之上。管住野蛮生长的户外探险,不能只靠事后救援,更要提前筑牢安全防线。社交媒体不能只顾着赚流量不担责,对于那些毫无底线鼓吹“野路线”的账号应及时进行封禁处理。监管部门需加强信息监管和实地管控,对违规组织探险的行为严查重处,让侥幸者付出代价。

  户外探险的意义在于发现大自然之美,和对自我的挑战,而不是用生命去冒险。对于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出发之前,头脑要冷静,一堂安全教育课必不可少。多一分理性,多一分谨慎,别让“交钱就能上山”的闹剧一次次上演,别让壮美的自然之地成为生命的终点。

编辑:赵越 王洁钰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