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锐评
新派锐评 | 陪伴:重阳节的意义,其实就这么简单
2025-10-22 18:39:38 编辑:聂臻臻

陪伴:重阳节的意义,其实就这么简单

□新派特约评论员 张洋

  刷到日历上提醒“重阳”的那一刻,才发觉小区楼下的菊花开得正盛,公园门口也多了些被晚辈搀扶着、拄着拐杖的身影。这个源自战国、成型于汉代的传统节日,走过两千多年时光,仍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深深浅浅的印记。只是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少人提起它,第一反应竟是“哦,今天是老人节啊”,仿佛只剩下日历上的标注,却忘了它藏在烟火气里的温度。

  说起重阳节的老规矩,还是老一辈记得最清楚。小时候常听奶奶说,重阳节要早起插茱萸,枝子插在门框上,说是能祛病辟邪,再去高处的小山坡爬一爬,那叫“步步高升”。那时不懂这些习俗的深意,只觉得跟着大人捡枫叶、闻野菊香就很开心。后来才明白,插茱萸是古人对平安的祈愿,登高藏着“步步高升”的美好期许,赏菊饮酒更是文人墨客笔下“采菊东篱下”的雅致。这些看似简单的仪式里,藏着一代代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家人的牵挂。

  可不知从何时起,我们离这些传统越来越远。年轻人忙着上班加班,没时间陪父母登高;孩子们沉迷电子产品,对插茱萸、赏菊花毫无兴趣;就连超市里售卖的重阳糕,也渐渐被网红甜品取代。有人说传统节日过时了,可到底是节日老了,还是我们忘了停下脚步,去感受它背后的情感?

  去年重阳,我带母亲去家附近的公园散步。原以为她会嫌累,没想到她脚步轻快,还跟我讲起从她过重阳的事,“那时候没有手机,条件也不好,在重阳糕上插个小纸旗就代表茱萸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比现在热闹多了。”说着说着,她眼里泛起了泪光。那天我们没有走多远,却在凉亭里坐了很久,看夕阳染红天空,听母亲絮叨往事。那一刻我忽然懂了,重阳节的意义从来不是非要爬多高的山、走多远的路、赏多美的菊,而是借着这个节日,给家人多一点陪伴,给老人多一些关心。

  重阳节又叫“老人节”,这个称呼让节日多了份沉甸甸的责任。这些年,身边也有不少温暖的变化。社区会组织重阳节茶话会,让老人们一起包饺子、聊家常;学校会布置“陪长辈过重阳”的作业,让孩子们为爷爷奶奶捶背、讲故事。这些小事或许不起眼,却像点点星光,照亮了传统节日的传承之路。或许我们不能每天陪在父母身边,但在重阳这天,让我们停下忙碌的脚步,给父母打个电话,买些他们爱吃的老点心,哪怕只是陪他们在小区里散散步,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时光匆匆,传统不老。重阳从不是束之高阁的文化符号,而是融入生活的情感纽带。愿我们都能借着这个节日放慢脚步,多陪陪身边的老人,把这份温暖的传统一代代传下去。

编辑:聂臻臻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