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匠心铸魂 用坚守传薪
——致敬杨洛书与非遗传承的时代力量
□新派特约评论员 刘志伟
在潍坊“40年・40人”群星谱中,“中国年画王”杨洛书如年画上醇厚的朱砂,既含明艳生命力,又蕴岁月厚重感。他以96载人生为卷、锋利刻刀为笔,将对木版年画的坚守刻进时光,不仅护住千年技艺根脉,更用一生执着铸就时代精神丰碑。
杨洛书的坚守,是刻入骨髓的“匠人本色”。从年画作坊的普通手艺人,到万众瞩目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数十年间,他始终与梨木为伴,视木版年画为生命延伸,而非仅仅是谋生工具。在追逐流量、人心浮躁的时代,他用变形指节诠释了“痴劲”与专注,这份“宁做雕虫、不为鸿篇”的坚守,恰是当下社会稀缺且亟需的品质。无论是建设更好潍坊的蓝图,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命题,都离不开这种心无杂念、久久为功的“钉钉子精神”。
杨洛书的传承,是融入血脉的“文化使命”。他不只是被动的技艺守护者,更是主动的文化摆渡人。他带潍坊木版年画走出齐鲁、走向国际,让世界看见中国传统美学魅力;以年画为载体,镌刻春节喜庆、民俗温情与民族记忆,让木版年画成为能与现代人对话的“鲜活文化符号”。他用一生实践诠释非遗传承真谛:传承不是简单复制,而是在守正基础上创新,让古老技艺与时代共振。
如今,他虽已远去,但播下的文化种子在齐鲁大地生根发芽,越来越多年轻人爱上年画,传承人接过刻刀续写传统新生,这种“传帮带”力量,正是潍坊文化软实力的生动写照。
杨洛书的精神,是穿透时代的“榜样之光”。他入选潍坊“40年・40人”,正因他的故事超越“艺人”范畴,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奋斗精神。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品质提升、文化振兴推进、民生福祉改善,都需要千千万万个“杨洛书”——他们或许不在聚光灯下,却以坚守书写平凡中的不凡;或许无惊天壮举,却以朴实执着在领域内成就卓越,成为时代基石。
木版年画的色彩会随岁月淡去,但杨洛书的匠心永不褪色;生命有尽头,但他点燃的非遗薪火必将长燃。他用一生诠释“以年画为魂,以坚守为笔”,证明真正的杰出不在声名浮华里,而在以纯粹热爱与执着为时代镌刻不朽印记的坚守中。
在建设更好潍坊的新征程上,愿我们皆以杨洛书为楷模,以匠心守初心、以坚守担使命,让非遗“活”在当下烟火中,让精神在传承中生生不息,以实干为墨、担当为纸,共绘潍坊蓬勃发展的崭新画卷。
编辑:朱明洁 王洁钰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