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势赋能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孙瑞荣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9月16日举办的2025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山东行(潍坊)暨重点高校校地合作对接交流会,不仅是一次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匹配,更是潍坊不断深化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潍坊作为区域创新中心的强大集聚力与辐射力。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浪潮奔涌向前,颠覆性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科技成果转化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在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谁能率先突破科技成果转化的壁垒,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当前,潍坊正以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不断探索校地企合作新机制,创新产学研用协同新模式,全力释放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乘数效应”。截至目前,潍坊已成功推动133家知名高校院所与本地企业“牵手合作”,吸引大批优质人才项目和先进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真正打通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
在此次交流会上,国内数十所顶尖高校的科研团队携百余项可转化成果集中亮相,从前沿技术到实用方案,从创新理论到应用原型,全方位展现了“政产学研金服用”协同创新的磅礴合力。为让创新成果真正“活”起来、“用”起来,潍坊通过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设立专项转化基金等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正逐步构建起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科技成果转化生态体系。这一体系彻底打破了以往“成果沉睡实验室、转化难出校门”的僵局,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耦合、同频共振。
更令人瞩目的是,大会发布的联合倡议,将高校、成果转化中心、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及创投机构紧密联结,组建起一个目标一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创新共同体。这种“多方联动、抱团发展”的模式,不仅能加速技术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步伐,更能培育出创新共生、合作共赢的良好生态。如今,在潍坊的产业版图上,校地合作的成果正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在潍坊实现产业化,为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新兴产业“小苗成大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眼下的潍坊,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发展热潮处处涌动,干事创业的激情扑面而来。潍坊将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以更大力度优化创新生态、更实举措强化服务保障,推动更多“书架”上的科研成果走向“货架”,让更多“科技之花”结出沉甸甸的“产业之果”。
编辑:韩佳 张兴红 李丽雪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