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锐评
新派锐评 | 食品安全容不得“谣”言惑众
2025-09-15 11:08:27 编辑:陈晓芳

食品安全容不得“谣”言惑众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赵春晖


  你是否在自家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微信群里收到过长辈这样的提醒——“听说超市里的葡萄打了24遍药,最好别买……”你在回复一个“感恩”表情的同时,是否也心中嘀咕,问题有那么夸张吗?实际上,如果长辈是刷短视频获知的这个“警告”,那他们可能真是被食品安全谣言蒙蔽了。
  “超市葡萄打了24遍药”“味精是化工产品,对人体健康有害”“牛奶橘子不能一起吃”……食品安全一直是公众关注的话题,不少网上流传的食品安全谣言内容荒谬、毫无科学性却被广泛转发。
  “舌尖上的谣言”之所以能裂变式传播,源于造谣者精准抓住了大众对“舌尖上的安全”的关注乃至焦虑,通过虚假宣传、假借专家名义、标题党引流等手段来造谣,而一些消费者又缺乏科学判断,对谣言“宁可信其有”;也不乏部分人为牟取不法利益等对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在售食品恶意抹黑。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类“舌尖上的谣言”一再在各大平台滋长、传播,危害很大,不仅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也不利于我国食品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实际上,近年来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持续攀高,食品质量安全不断向好,但食品安全谣言屡禁不止的问题也不可忽视。
  政府部门要不断完善食品检测、监管标准,细化处罚措施,加大处罚力度,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同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对食品安全造谣行为,既要及时组织权威人士辟谣,更要加大对造谣者的处罚力度。还应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主动举报事关食品安全的恶意谣言,从而让违法违规者无所遁形、无从牟利。
  各平台要坚决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相关审核机制,科学甄别涉及食品安全信息的真伪,掐断恶意谣言的传播链,不给谣言扩散蔓延的空间。主流媒体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发挥自身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多样化传播手段,开展辟谣工作,提升大家对食品安全的认知。食品行业要加强自律管理,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标准,提高行业整体安全水平。消费者也要增强对食品安全谣言的免疫力,看到网上那些貌似一本正经的食品安全“真相”“内幕”“警告”,多一些理性的判断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不盲信盲传,不对谣言的传播扩散推波助澜。
  让科学为我们擦亮眼,让理性战胜盲从,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共同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编辑:陈晓芳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