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锐评
新派锐评 | 服务业的温度不应靠“假笑”来维持
2025-08-01 11:09:32 编辑:韩佳

服务业的温度

不应靠“假笑”来维持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邵光耀


  据中国青年网报道,本是集中在服务行业的情绪劳动,如今在不同行业有泛化趋势。随着工作中“线上情绪输出”场景的增多,不少劳动者感叹,“过度的情绪内耗”远远超出“完成工作任务的努力”,这也使得情绪劳动这一“老概念”得到了“新关注”。

  一段时间以来,某些视频博主拍摄的服务行业人员皮笑肉不笑的“职业假笑”视频在网络上走红。现如今这种现象不仅出现在线下服务行业,线上网络空间也要求员工随时在线、情绪饱满。时刻保持微笑,一直情绪饱满,给足了被服务人员情绪价值,但打工人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过度的情绪劳动,是给足了别人情绪价值,但自己的情绪价值又该如何满足?

  有人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吃的就是那碗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服务态度,顾客也不会傻到拿钱买罪受。话虽这么说,但用“职业假笑”,甚至严苛规定露出几颗牙齿的微笑,去做好服务工作,也应该考虑到服务人员的身心健康,不能因过度的情绪劳动使人身心俱疲。

  去年6月份,上海一家咖啡店员工因情绪崩溃向顾客泼咖啡粉的事件引发关注。媒体调查发现,该店人手严重不足,员工职责多且杂,一直处于情绪高压状态,被顾客投诉三次就面临解雇风险。可见,情绪劳动也是劳动,并且这种劳动强度并不低,甚至会在高压下出现严重的逆反效果。

  究其根源,过度的情绪劳动一方面是部分行业“卷”出新高度,试图用极致的服务“取悦”顾客,另一方面是部分用人单位存在“压榨”员工情况,用牺牲员工情绪、漠视员工身心健康的方式提升业绩。

  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理应高度重视服务业从业人员的情绪状态,给予必要的精神关怀或者物质奖励,对于长期高强度的情绪劳动岗位,采用增加人手、轮休等形式给员工情绪减压。服务业从业人员也要学会调整自身情绪,找到情绪出口,增加正能量。对社会公众而言,应该给予服务业从业人员少点苛责、多些尊重,毕竟真诚的优质服务比“职业假笑”式的服务要让人舒服得多。


编辑:韩佳 孙锦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