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锐评
新派锐评 | 堂食外卖“双标” 如此“生意经”要不得
2025-07-28 11:05:56 编辑:冯淑杰

堂食外卖“双标”

如此“生意经”要不得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于哲

  外卖用冻肉,堂食用鲜肉;外卖用陈米,堂食用新米……据潍坊晚报7月28日7版报道,近日,有媒体报道称部分餐饮商家存在堂食外卖“双标”现象。花同样的钱点同款食物,外卖和堂食吃到的食物品质是否存在不同?外卖“缩水”背后原因何在?新华社记者走访多家餐饮商家,针对堂食与外卖“差别对待”一事展开调查。

  堂食用新鲜食材现炒现做,外卖却用冷冻肉、预制菜速配速送;堂食分量足、油品好,外卖分量缩水严重……消费者花同样的钱点同款食物,外卖和堂食吃到的食物品质却不同,餐饮行业部分商家的“两面派”行径最近引发热议。

  到店用餐“不敢怠慢”,线上下单“又瞒又骗”——如此“双标”,让消费者有被“背刺”、被糊弄之感。一顿饭花钱不多、投诉成本却不低,多数消费者囿于无力取证、维权成本高的现实往往作罢,这也是堂食外卖“双标”长期没有引发大众注意的原因,无形中纵容了这一乱象蔓延。

  对于堂食外卖“双标”的乱象,本质是利益博弈下的道德失守。有商家辩解“平台抽成高,配送时效紧,不用冻品赚不到钱”;还有的商家仗着外卖消费者不在现场、看不到后厨,难以直观对比堂食和外卖的区别,取证难、维权难,故意动起偷梁换柱的歪脑筋。当“挂羊头卖狗肉”的惩罚成本太低,就会有更多商家跟风效仿。

  餐饮行业的根基在于“舌尖上的信任”。当商家为短期利润算计差价,实则在透支品牌寿命,以牺牲品质换取短期生存,最终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那些算计消费者、不讲诚信的商家,消费者自然也会选择用脚投票,不仅会“拉黑”其外卖,恐怕还会“避雷”堂食,最后影响的是商家的长远发展。

  治理“双标”乱象,必须多方发力。对商家来说,坚持品质才有真正的竞争力,坚守诚信才是发展的正道;能留住客人的从来不是算计和糊弄,与其给堂食和外卖设定双重标准,不如把心思花在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作为外卖行业的“守门人”,平台不仅要加强对店铺的监管,更应该优化配送时效要求、评分机制、抽成机制等,助推餐饮行业健康发展。相关行政部门也要加强和细化监管,对虚假宣传、以次充好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屡教不改的商家要依法严惩,纳入行业黑名单。消费者也要提高维权意识,发现“双标”行为,应及时向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投诉,倒逼商家规范经营。

  餐饮行业要健康发展,离不开商家的诚信经营,更离不开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不管是堂食还是点外卖,都能吃得明白、吃得放心,这是消费者的期待,也是商家应坚守的底线。

编辑:冯淑杰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