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孙瑞荣
据《工人日报》报道,最近,一位名叫刘诗利的农民工火了。他是一位来自河南濮阳农村的普通工人,打工之余,喜欢读书。因为出现在陈行甲的新书发布会上而广受关注,关于他的视频在网上流传,很多网友受到感动。刘诗利的故事让人们再次发现,阅读无关身份,只关热爱。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他看过的书和走过的路。读书可以提升人的知识和学问,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内涵,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爱读书的农民工刘诗利走红,并非因为职业与爱好的反差,而是因为,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始终相信,读书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让自己变得更好。正因如此,这样的故事总能触动人心。
刘诗利来自河南濮阳农村,农闲时辗转各地务工。工作之余,他最喜欢的事就是读书。为了读书,他不惜花费数小时乘坐公交、地铁或骑行前往书店,常常一待就是大半天。他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读书,把自己弄得好一点》,以朴实无华的文字讲述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的故事,字里行间是平凡生活里的精神坚守,也让更多人看到:读书从不是遥不可及的事,它就藏在每个人对生活的热爱里。
一个农民工在繁重的劳作之余,依然对读书保持着如此热爱,这让很多人感到震撼。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总是抱怨生活的压力太大,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书。而刘诗利却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物质生活是否富足,都不能放弃对知识的追求;哪怕身处泥泞,也要仰望星空。只要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远方。
读书,是一种跨越阶层的力量。它能让我们打破生活的局限,看到更广阔的世界。从放牛娃到北大才子,从保安到名校研究生,从农村孩子到奥运冠军……在一个个励志故事里,读书改变命运,知识照亮人生,激励着无数人发愤图强、努力向上。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短视频、碎片化阅读盛行,静下心来读一本书,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正因如此,刘诗利在工地与书店间穿梭的身影,才格外令人动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对于刘诗利来说,读书就是他的“诗和远方”。愿我们都能成为“刘诗利”,在忙碌的生活中,挤出一点时间,翻开一本书,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和解。在文字的世界里,滋养自己、充实自己,“把自己弄得好一点”。
编辑:平小娜 王洁钰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