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派锐评
新派锐评 | 别让猎奇怪异吃播“恶心”人
2025-07-17 10:37:16 编辑:韩佳

别让猎奇怪异吃播“恶心”人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孙瑞荣


  据《法治日报》报道,新鲜芦荟剥皮后蘸蜂蜜,主播一边说着“这样特别好吃”,一边忍不住想呕吐,眼眶憋得通红,艰难地吞咽。这是记者近日在网上看到的直播画面,当主播“华××”开始吃些“新鲜玩意儿”,直播间在线人数一下子增加了1000多人。记者注意到,类似的猎奇怪异吃播直播和视频在平台上还有很多,这些主播不仅将非常见食材做成食物,有些甚至直接进食活金鱼、死老鼠、喝食用油等,完全超出常人所能接受的范围。

  从冰糖老鼠干到活金鱼面条,从灌油面包到生吞鸡蛋壳……如今,越来越多的猎奇怪异吃播在短视频平台上野蛮生长,以“挑战极限”“解锁新吃法”为噱头,将食物变成博眼球的工具。

  不管是主打吃常人不敢吃的“新鲜玩意儿”的猎奇怪异吃播,还是吃常人吃不了的超量食物的“大胃王”,他们本质上都是通过一种剑走偏锋的极端方式来满足受众的猎奇心理,从而达到最大化获取流量的目的。这些违背常识的行为,在“观看即流量”的刺激下,演变成一场场没有底线的“自残秀”。而观众的猎奇心理,又在无形中成为这些闹剧的推手,每一次点击、每一条弹幕都在为这种畸形的丑态注入养分。

  追逐流量本身很正常,但也得取之有道。拿怪异吃播换流量,是一条饮鸩止渴的歪路。怪异吃播宣扬浪费已经让人作呕,向公众传播猎奇、低俗、审丑的价值观,更是对网络环境的污染。有些吃播为了将怪异猎奇的食物吞进去,甚至将味觉神经切除。为了博眼球,味觉不要了,健康不要了,是不是只要有流量连命都可以不要?

  事实上,对这样一种畸形的引流模式,从监管层面到平台的相关纠偏行动早就有了。近年来,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行动整治吃播乱象,处置了不少违规账号。但受利益驱使,一些主播不惜铤而走险,想方设法逃避审核。此外,一些短视频平台对明显违规的内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通过算法推荐助推其传播,这种“唯流量论”的运营逻辑,无疑是在为违规行为“开绿灯”。

  整治猎奇怪异吃播,不能只靠“一阵风”式的监管。一方面,有关部门需强化常态化执法,对恶意违规的主播和平台依法严惩,形成“零容忍”的震慑力;另一方面,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从源头减少低俗内容的生存空间。此外,观众也应主动拒绝猎奇怪异吃播,用理性的点击习惯倒逼内容升级。毕竟,当我们不再为“怪异”买单,这些闹剧才会真正谢幕,让“好好吃饭”重新成为一种生活美学。


编辑:韩佳 孙锦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

新派新闻
新闻热线:2998776
版权所有 © 潍坊市融媒体中心
鲁ICP备090211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