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儿童图书沦为“奢侈品”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赵春晖
“童书太贵了,快买不起了。”据《法治日报》报道,前两天,北京市民王女士向记者抱怨道,“有的童书一本书没几页,却动辄上百元。”记者近日走访北京多家书店儿童图书区看到,确实有不少童书包装非常精美,相应的价格不菲。在书店采访30位家长发现,大多数家长都表达了市面上儿童读物价格太贵的观点。
儿童图书是孩子获取知识、塑造价值观的基石,也是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沃土,是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但如今的图书市场,儿童读物却有变为“奢侈品”的趋势,图书的外包装变得越来越精美,价格更是水涨船高,一本儿童图书的价格动辄几十元、上百元,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定价,已经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很容易把孩子挡在知识的大门之外。
造成儿童图书价格高昂的原因有很多,出版成本是重要因素,但市场的过度商业化才是主要推手。一些出版商瞅准了家长在教育投入上的“舍得”,为追求更高利润,就将图书过度包装,打着“豪华版”“典藏版”的旗号,声称这些精美包装、精巧设计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实际上只不过是骗人的营销手段。
儿童图书最大的功能是供孩子随时随地可以翻阅,进而从中获取精神食粮。出版商却把心思花在书本的外包装上,使得儿童读物的“形式大于内容”,让家长陷入了“买椟还珠”的尴尬境地。而且,图书包装过于豪华,也极容易把儿童的注意力带偏,诱发虚荣、攀比之风,与阅读的初衷背道而驰。
构建健康的儿童读书生态,纠正“奢侈化”倾向,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儿童读书包装、定价的监管和引导,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出版机构应该正视儿童和家长的需求,明确儿童图书的核心价值是传播知识,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书本的内容把关和图书质量提升上,坚持“内容为王”而非“包装为王”。家长更要增强理性消费意识,尽量选择物美价廉的平价图书,多关注图书内容,坚决杜绝奢靡、攀比、虚荣之风污染孩子的阅读心态,从消费端给“高价童书”降降温。
只有当儿童读书定价符合正常家庭的消费能力,知识才会随着书本飞入千家万户,成为照亮更多孩子成长道路的“灯塔”。
编辑:冯淑杰 张兴红 宫海娜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