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张军桥?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李敬友 王维
在《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最后,毛泽东同志把学习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上升到树立共产党人正确人生观的高度,要求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以白求恩为榜样,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像白求恩一样,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队长、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医生张军桥也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一个高尚的、纯粹的、有道德的、脱离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张军桥生前发布的最后一条朋友圈中说:“为人民服务没有国界。作为一名走出来的中国医生,我很为我的祖国和我的职业骄傲,让坦桑尼亚的同行们感受中国和中国医生的力量。”
张军桥是个一诺千金的人。6月5日,当看到坦桑尼亚女子海边溺水时,他毫不犹豫跃入海中施救。落水者得救了,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38岁。
张军桥用生命托举生命,托举起了他“为人民服务没有国界”的庄严承诺,托举起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正确人生观,托举起了珍贵的中坦友谊,也托举起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救死扶伤已经成为张军桥的生命自觉。舍己救人是生命自觉,参加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也是生命自觉。在医疗队常驻的坦桑尼亚穆欣比利国立医院,张军桥带队克服重重困难,投入临床一线工作,并培训当地医生掌握了多项先进技术,降低了麻醉风险,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穆欣比利国立医院举办的张军桥医生追悼会上,300余名医院职工、当地民众以及在坦华人洒泪凭吊。“除了英雄,我不知道可以再用哪个词形容他。我们将永远铭记张医生。”医院麻醉科主任丹尼尔·穆努比说。
在张军桥的家乡山东潍坊,无数人留下了伤心的泪水。张军桥是“第一届感动潍坊人物”,是潍坊城市精神的优秀践行者。潍坊人永远不会忘记,2020年2月13日,作为医院第四批、山东省第十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张军桥参与了对黄冈市的新冠肺炎疫情救治工作。近两个月时间里,他事无巨细,全力参与患者救治,挽救了一个个生命。
从2020年6月开始,张军桥带着自费购买的人体模拟器具,到潍坊市人民广场以摆摊形式向市民传授心肺复苏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摆摊医生”。人家摆摊赚钱,他摆摊救命!
张军桥还发起了名为“心跳行动”的公益活动,并组建起一支志愿服务队,以科普宣传院前急救复苏知识为主。在他的奔走倡议下,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也设立了“心跳行动”体验中心和心肺复苏示教区,筹建成立急救培训工作室。截至张军桥援坦之前,“心跳行动”已开展400多场公益活动。到坦桑尼亚后,张军桥又将“心跳行动”公益服务带到了那里,与队友一起,多次举办急救知识讲座和义诊,有关心肺复苏的讲座,张军桥开展了几百次。
张军桥曾说:“对于我一个医生来说,生命是我最看重的。不管是一个刚出生的小孩,还是80多岁的老同志,在我这都是生命。我们想办法尽量挽救每一个生命,这是我们中国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不管是服务中国人民,还是坦桑尼亚人民,还是世界人民,这是我的职业道德,我就是干这个的。”
从张军桥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大医精诚、医者仁心,看到的是救死扶伤、勇敢前行,看到的是英勇无畏、舍己救人,看到的是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一位珍惜生命、敬畏生命的医者,用生命诠释了大医精诚、大爱无疆!
我们应该怎样纪念张军桥?让他的“心跳”继续就是对他的最好纪念。张军桥创建的“心跳行动”志愿服务队决定传承张军桥精神,把“心跳行动”志愿服务活动永远进行下去。张军桥的麻醉科同事姚福旺接过了他的接力棒,他说:“桥哥走了,‘心跳’不能停下,这是我们对军桥的最好纪念!”
编辑:韩佳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