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精彩,从来不由一场高考定义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刘杰
近日,随着高考出分,有关高考成绩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金榜题名者欢欣鼓舞,成绩不理想者黯然神伤,这种集体情绪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需要被解读的谜底:人生的精彩真的由一场高考决定吗?
当我们退后一步审视,高考在人生宏大叙事中,不过是一个逗号般的停顿,而非句号般的终结。高考分数固然重要,但它不应成为衡量孩子价值的唯一标尺,更不能定义他们未来人生的全部可能性。
当代社会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人才评价标准日趋多元化。互联网时代催生了程序员、电竞选手、自媒体创作者等新兴职业;全球化背景下,艺术、体育等非传统路径同样能通向世界舞台。在AI革命重塑职业版图的时代,终身学习已从美德变为必需,一次性的高考成绩越来越难以定义一个人的终身竞争力。
破除“高考决定论”的关键,在于重建对“成功”的理解维度。真正的成功不应局限于社会地位与物质财富,而应是个体潜能的最大化实现与生命体验的充分丰富。一个热爱烘焙的职高学生成为甜品大师,与一位考入名校的学者在各自领域获得的成就感并无高下之分。美国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提出的“心流”理论指出,当人们全身心投入自己热爱且擅长的事业时,才能获得最高层次的生命体验——这种体验显然无法被任何标准化考试所测量或赋予。
其实,人生是由无数可能性构成的开放系统,以平常心看待高考,高考只是众多可能性之一。当我们能够以更从容的心态看待高考,既不轻视其现实意义,也不夸大其决定作用,才能真正掌握开启精彩人生的钥匙,也能真正认识到,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跑赢某条预设的赛道,而在于发现心之所向,然后奔跑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人生的精彩,从来不由一场考试定义。每一步跋涉,都铸就了真实成长。当我们跳出当下焦虑,以更宽广的时空视角审视人生,便会发现,高考不过是漫长生命旅途中的一个驿站,而非终点,停顿之后,还有无数可能等待书写。人生赛道之宽广,远超任何标准化考试所能衡量的范围。
高考终将过去,而生活会继续,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会长存心间。作为孩子情绪“定盘星”的家长,需要建立更为理性的认知框架:首先要安顿好自己的心绪,营造安宁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家成为孩子安心停靠的港湾;其次,关注孩子分数背后的优秀品质而非数字本身,表扬孩子“十年磨一剑”的勤奋坚持与努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通过言行明确传达无条件的爱——“无论考多少分,你都是我们最宝贝的孩子”。
编辑:聂臻臻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管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