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线博流量早晚凉凉
□新派融媒体评论员 宋玉璐
据红星新闻报道,近日,百万粉丝网红“@是小念噢”疑似遭到勒索后自杀去世的消息在网络上掀起惊涛骇浪,引发大量网友关注。然而,之后剧情迅速反转,5月13日凌晨,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发布警方通报,证实这是一场自编自导的闹剧。18岁的博主孙某故意编造“自杀离世”虚假信息发布至网络,还冒充亲友在评论区自导自演跟评,目前已被公安机关依法立案调查。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路网红为了吸引流量、博人眼球而不择手段的现象可谓是五花八门、花样百出,不断挑战着网友的道德底线。像孙某这样拿自己的生命编造谎言,明晃晃消费公众同情心和善意的行为,毫无下限,令人不齿。这看似是一场流量营销,实则是对社会信任的严重透支和粗暴践踏。
这场闹剧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首先,孙某的行为造成了大量公共资源的浪费。警方为了确认其安危,不仅通过电话、视频连线等方式与其联系,甚至跨省与孙某见面,在此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这些原本可以用于处理其他亟需帮助案件的资源,被无端耗费。其次,虚假信息的传播,严重损害了网络空间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引发“狼来了”效应。当公众对各类社会事件产生信任危机,真正遭遇网络暴力、人身威胁的受害者,其求助信号可能会被公众视为“炒作”而忽视,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当下,部分网红被“流量至上”的观念蒙蔽了双眼,将“争议即流量”“黑红也是红”的错误观念奉为圭臬,以为只要话题够炸裂、剧情够刺激,就能快速涨粉变现,却忘了流量狂欢过后,是越过法律与道德双重底线的惩罚。法律不会因为其年轻或者所谓的“一时冲动”而网开一面,任何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都将受到应有的制裁。
网络从来不是法外之地,任何妄图通过不正当手段博眼球、赚流量的行为,最终都将沦为法治聚光灯下的反面教材。此次事件也给所有网红和内容创作者敲响警钟,莫让流量蒙蔽了心智,莫让贪婪吞噬了良知。
编辑:冯淑杰 张兴红
一审:姜健 李敬友
二审:孙瑞永
三审:王桂林